【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
技术介绍
1、为实现枯水期蓄水和洪水期行洪的功能,人们在河道上修建了各种类型的小型保水堰,这些小型堰坝可以拦截水流、壅高上游水位,形成一定的水深及水面,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水面景观,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混凝土堰坝、土石砌筑堰坝等固定堰坝,以及橡胶坝、钢闸坝、液压升降坝等活动堰坝。
2、这些堰坝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固定堰坝对水流有阻挡作用,特别是对汛期洪水行洪会产生一定影响;活动堰坝使用时需要人力来进行控制,对人员操作和响应要求较高;破坏了河道内鱼类的生存环境,阻碍了鱼类洄游,使得生物的多样性退化。
3、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一种新型的堰坝,这种堰坝应该能够自动调节,无需人工操作,并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来启动或关闭,减少人力成本,并且更加环保,有助于保护河道生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水堰模块(1)和消力池(3),所述保水堰模块(1)和消力池(3)之间设置有鱼道模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堰模块(1)避开鱼道模块(2)的部位保水堰舱体(15)顶壁沿垂直水流方向一字排列有多组过河汀步(11),相邻两组所述过河汀步(11)之间形成过流下泄口(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进水系统(4)包括进水管道(41),所述进水管道(41)的一端设置在上游的设计洪水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水堰模块(1)和消力池(3),所述保水堰模块(1)和消力池(3)之间设置有鱼道模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堰模块(1)避开鱼道模块(2)的部位保水堰舱体(15)顶壁沿垂直水流方向一字排列有多组过河汀步(11),相邻两组所述过河汀步(11)之间形成过流下泄口(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进水系统(4)包括进水管道(41),所述进水管道(41)的一端设置在上游的设计洪水位,所述进水管道(41)的另一端分成若干并联的支管并与一一对应的保水堰模块(1)、鱼道模块(2)的舱体进水口(4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41)的各个支管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伸缩软管(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流保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出水系统(5)包括出水管道(51),所述出水管道(51)的一端设置在下游的高程低处,所述出水管道(51)的另一端分成若干并联的支管并与一一对应的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辉,林桂添,陈恩,王聪敏,吕静,王思越,程强,林姗,陈明杏,尤蓓,雷泳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