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695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置于炉体底部位置处的堆焦组件、驱动组件;堆焦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堆焦组件包括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和立柱;第二承接板设有若干个且呈层状置于第一承接板上方;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之间通过立柱连接;若干第二承接板之间通过立柱连接;驱动组件包括保护壳、推杆和推板;推杆包括固定端和驱动端,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保护壳内腔顶部,驱动端与推板连接,推板与堆焦组件连接;推杆纵向设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利用多层结构的堆焦组件实现对红焦的分层式集中布置,相比传统的堆积式集中布置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


技术介绍

1、干熄焦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冷却的一种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室红焦,吸收红焦热量,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循环使用。

2、传统技术中,红焦堆积在干熄炉底部,由表层向内层逐渐冷却,换热缓慢;当红焦的厚度较大时,低下的换热效率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红焦堆积在干熄炉底部,由表层向内层逐渐冷却,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包括置于炉体底部位置处的堆焦组件、驱动组件;所述堆焦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堆焦组件包括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和立柱;所述第二承接板设有若干个且呈层状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炉体(0)底部位置处的堆焦组件(1)、驱动组件(2);所述堆焦组件(1)与所述驱动组件(2)连接;所述堆焦组件(1)包括第一承接板(11)、第二承接板(12)和立柱(13);所述第二承接板(12)设有若干个且呈层状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板(11)上方;所述第一承接板(11)与所述第二承接板(12)之间通过所述立柱(13)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承接板(12)之间通过所述立柱(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3)与所述第一承接板(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炉体(0)底部位置处的堆焦组件(1)、驱动组件(2);所述堆焦组件(1)与所述驱动组件(2)连接;所述堆焦组件(1)包括第一承接板(11)、第二承接板(12)和立柱(13);所述第二承接板(12)设有若干个且呈层状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板(11)上方;所述第一承接板(11)与所述第二承接板(12)之间通过所述立柱(13)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承接板(12)之间通过所述立柱(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3)与所述第一承接板(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还包括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壳(21)内腔侧壁位置处;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推板(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干熄焦集中布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块(25)和滑轨(24),所述滑轨(24)与所述保护壳(21)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5)与所述滑轨(24)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5)与推板(23)固定连接;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宝举王书杰刘庆磊黄建胜柳延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四化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