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设备。
技术介绍
1、传统带副绕组的电源设备存在一个主要缺陷,即稳压反馈机制只能从主绕组中引出,导致副绕组的纹波难以抑制。尤其在接入轻载的情况下,电源设备提供的电流较小,这可能导致电源设备中的开关元件的工作频率发生变化。为了维持稳定的输出电压,电源设备可能会增加开关频率,从而增大开关动作,导致副绕组的纹波会成倍地增加。因此,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在接入轻载时存在输出的电压纹波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设备,可以解决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在接入轻载时纹波较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电阻单元;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过所述电阻单元接地,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用于与负载电连接;
3、当所述负载的阻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阻值且所述负载的阻值小于第二预设阻值时,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的第一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所述负载所需的电压,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导通,使所述电阻单元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连接。
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
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阻单元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三分压单元、第四分压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三分压单元、所述第四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负载电连接;
10、当所述负载的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阻值且所述负载的阻值小于第四预设阻值时,所述第三分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将所述第二电压分别传输至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四分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转换为所述负载所需的电压,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导通,并向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输出第二输出电压,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出电压断开,使所述电阻单元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断开连接。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
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包括电压变换模块和多个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多个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多个输出端对应电连接。
15、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电阻单元。当负载的阻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阻值且负载的阻值小于第二预设阻值时,即电源管理电路接入轻载,第一分压单元可以将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的第一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传输至第二分压单元和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分压单元对第一电压进行转换,将第一电压转换为负载所需的电压,以便对负载进行供电。第一开关单元根据第一电压导通,使电阻单元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在接入轻载时,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使得电阻单元和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由于电阻单元具有一定的阻值,因此,将电阻单元与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相当于在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接入了具有一定阻值的假负载,从而有效避免了在接入轻载时电源设备输出的电压纹波较大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电阻单元;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过所述电阻单元接地,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用于与负载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单元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三分压单元、第四分压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三分压单元、所述第四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负载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分压单元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第四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分压单元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
11.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变换模块和多个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多个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多个输出端对应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和电阻单元;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过所述电阻单元接地,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用于与负载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晟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