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分离结构、多通道分离管及组合式分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458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5
本技术涉及离心分离管,具体是一种微流控分离结构、多通道分离管及组合式分离管,其中微流控分离结构包括本体和开设在该本体上可盛放液体的的腔体,在所述本体上位于该腔体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条微流控通道,每一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腔体连通,该分离结构在离心工作时,所述腔体内的液体在虹吸作用下从所述入口端流入微流控通道,再从该微流控通道的出口端流出。本技术的分离结构采用微流控通道实现层液的分离,无须人工提取,在保证分离纯化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分离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多条微流控通道通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分离管,可对层液同时进行多通道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离心分离管,具体说是一种微流控分离结构、多通道分离管及组合式分离管


技术介绍

1、细胞分离纯化一般采用密度梯度沉降法,其是根据细胞密度差异,借助分离液和离心机实现分离、纯化。由于细胞梯度密度分离液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密度梯度,将其与抗凝全血倒入分离管后,采用离心机驱动分离管进行离心运动,由此在分离液和离心力作用下,分离管内的混合液体实现分层,各成分从下到上依次为红细胞层、白膜层和血浆层,然后将需要的层液通过人工方式提取出来。目前,大多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膜层(pbmc)提取出来,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等,评估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比例和状态,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单核细胞。这对于诊断和监测各种免疫相关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免疫缺陷病非常重要;pbmc也可用于检测遗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这对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和评估遗传风险非常有用;pbmc还可以用于检测基因重排,帮助确诊和分类疾病等。由此可见,pbmc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分离、纯化非常重要。但现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的分离管仅仅具有分层作用,须人工提取层液,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尽管市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分离结构,包括本体和开设在该本体上可盛放液体的腔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位于该腔体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条微流控通道,每一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腔体连通,该分离结构在离心工作时,所述腔体内的液体在虹吸作用下从所述入口端流入微流控通道,再从该微流控通道的出口端流出;每一条微流控通道包括沿所述腔体轴向设置的首段与末段,该首段通过所述入口端与所述腔体连通,该末段设置所述出口端,首段与末段之间通过呈上凸弧形状的中间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流控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的液体经离心作用分层,采用多条微流控通道时,分层后的层液从每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流入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分离结构,包括本体和开设在该本体上可盛放液体的腔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位于该腔体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条微流控通道,每一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腔体连通,该分离结构在离心工作时,所述腔体内的液体在虹吸作用下从所述入口端流入微流控通道,再从该微流控通道的出口端流出;每一条微流控通道包括沿所述腔体轴向设置的首段与末段,该首段通过所述入口端与所述腔体连通,该末段设置所述出口端,首段与末段之间通过呈上凸弧形状的中间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流控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的液体经离心作用分层,采用多条微流控通道时,分层后的层液从每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流入对应的微流控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流控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分布在所述腔体的同一高度位置,分层后的其中一层层液从每条微流控通道的入口端流入对应的微流控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流控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不同高度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入口端,分层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罗维湘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普方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