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455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4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座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座体,座体内具有内腔,内腔中设有电磁线圈、电路板以及屏蔽罩,屏蔽罩具有前端开口的屏蔽腔,电磁线圈的前端面覆盖有柔性电路层,屏蔽罩的后端覆盖有两个金属膜层,两个金属膜层的外周背离屏蔽罩的后端朝外延伸,形成环形布置的外周部,外周部覆盖在屏蔽罩的外周;座体通过屏蔽罩和柔性电路层将电磁线圈和电路板进行包裹夹持,从而降低电磁线圈在充电过程中的电磁干扰,屏蔽罩再利用两个金属膜层中的外周部将其外周缝隙以及开口进行封堵,从而降低对电磁线圈在充电过程中的电磁干扰,以提高对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座的,具体而言,涉及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1、无线充电技术,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即发射端)将能量传送至用电装置(即接收端)。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特征是非接触耦合变压器的近距离电感耦合,近似于常规的谐振式开关电源。

2、目前无线充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无线充座的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右端面、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经过电磁检测,确认电磁干扰是否达到符合出厂的标准;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产品具有屏蔽罩,屏蔽罩是一种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材料,通过将屏蔽罩笼罩在无线充座中,降低无线充座的电磁干扰,使得无线充座在电磁检测过程中,电磁干扰可以达到符合出厂的标准;但是,屏蔽罩安装在无线充座中还是会有一些间隙、开口以及缺口,从而导致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效果较差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电磁线圈、电路板以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具有前端开口的屏蔽腔,所述电路板与电磁线圈呈叠合布置,所述电磁线圈及电路板置于屏蔽腔中,所述电磁线圈的前端面显露在前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后端面覆盖有内部铜膜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位于电路板的前端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膜层包括呈叠合布置的外部铜膜层以及外部铝...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电磁线圈、电路板以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具有前端开口的屏蔽腔,所述电路板与电磁线圈呈叠合布置,所述电磁线圈及电路板置于屏蔽腔中,所述电磁线圈的前端面显露在前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后端面覆盖有内部铜膜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位于电路板的前端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膜层包括呈叠合布置的外部铜膜层以及外部铝膜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背离屏蔽罩的后端的方向,所述外部铜膜层及外部铝膜层依序叠合布置。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座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后端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园园谯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硕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