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435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尾砂处理技术领域。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剑麻纤维物理预处理;S2、剑麻纤维碱浸预处理;S3、剑麻纤维改性预处理;S4、将低浓度全尾砂浆制备成高浓度全尾砂浆;S5、将步骤S3所得的改性剑麻纤维与高浓度全尾砂浆、硅酸盐水泥和工业用水混合搅拌,形成均质充填料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剑麻纤维的物理与化学联合预处理,在低水泥用量的条件下,添加至充填料浆,提升充填体的力学性能与固定铅的能力,防止重金属铅在井下发生迁移对环境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尾砂的堆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砂处理,尤其涉及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尾砂的堆存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其存在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存在溃坝的风险;最重要的一点是尾砂表面含有大量的活性重金属离子,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堆存及雨水的冲刷,会导致尾矿库中的重金属离子流向周边的农田或地下水源,从而造成重金属污染,对人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对尾砂的处理应该满足在经济上节约,环境上安全;在此背景下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

2、剑麻纤维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韧皮纤维,是一种再生资源,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将其利用与井下充填系统满足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目前剑麻纤维已广泛用于增强混凝土的复合材料;改性剑麻纤维也可利用于污水处理,但是在用于矿井下充填固定重金领域还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及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均质充填料浆浓度中全尾砂的份数为60份,水泥的份数为10份,改性剑麻纤维的份数为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铅锌矿全尾砂主要化学成分为:Al203,SiO2,FeS2;其粒度分布为D03=1.474μm,D06=2.521μm,D30=9.570μm,D70=74.53μm,D97=253.4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均质充填料浆浓度中全尾砂的份数为60份,水泥的份数为10份,改性剑麻纤维的份数为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铅锌矿全尾砂主要化学成分为:al203,sio2,fes2;其粒度分布为d03=1.474μm,d06=2.521μm,d30=9.570μm,d70=74.53μm,d97=253.4μm。

4.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方法中的搅拌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2和s3中的搅拌筒(1)结构相同,均包括筒体(101)、转动连接在筒体(101)内的转动管(102)、固设在转动管(102)底部的若干搅拌片(103)、转动连接在筒体(101)内的转动杆(104)以及固设在筒体(101)底部且用于驱动转动杆(104)旋转的搅拌电机(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1)内固设有与转动管(102)转动相连的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与转动杆(104)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3),所述连接管(2)的顶部固设有输料壳(4),所述输料壳(4)上设置有用于提拉升降板(3)的提拉组件,所述输料壳(4)的顶部连通有放料壳(5),所述输料壳(4)内设置有用于推送放料壳(5)掉落在输料壳(4)内物料的推料组件,所述提拉组件与推料组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化联合改性剑麻纤维增强充填体铅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包括固设在输料壳(4)上的支座(6),所述支座(6)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601)和第二转杆(602),所述第一转杆(60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6011),所述第二转杆(60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6011)啮合的第二齿轮(6021),所述第二转杆(602)上设置有第二卷筒(6022),所述第二卷筒(6022)上缠绕连接有第二拉绳(6023),所述第二拉绳(6023)远离第二卷筒(6022)的一端穿过输料壳(4)和连接管(2)并与升降板(3)固连,所述输料壳(4)还通过支板固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转杆(601)旋转的收卷电机(603),所述第一转杆(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松王道林张翔宇冯岩张鹏刘宾那庆袁昕懿张钦礼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