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特别涉及一种lrg1靶向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三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患者因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而预后较差,伴有远端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4%。近几年来,即便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手段有所改善,结直肠癌仍为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超过90万人死亡。结肠癌的化学治疗,即化疗,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术后有转移情况以及晚期患者的治疗中。在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中,喜树碱及其衍生物作为强效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以在dna复制过程中与dna-拓扑异构酶ⅰ复合物结合,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切断dna后的再连接,从而导致dna断裂。喜树碱通过嵌入dna和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导致dna损失和细胞死亡,进而引起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依赖在内的多条dna修复通路启动。因此,联合用药来克服化疗药物喜树碱治疗后的dna自我修复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双药联合治疗策略。奥拉帕尼是一种parp抑制剂,可抑制parp介导的dna损伤后修复过程,奥拉帕尼可以抑制喜树碱诱导的dna损伤修复途径,使dna损伤累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喜树碱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抗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将有助于克服耐药性,提高用药后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效果,降低剂量限制的单一药物毒性并扩大治疗范围。然而,由于喜树碱水溶性差,毒副作用较强,容易失去代谢活性,其临床应用往往受到严重副作用的限制,包括骨髓抑制、胆碱能综合征和延迟性腹泻。为了扩大治疗效果,同时减轻与喜树
2、近年来,随着doxil、abraxane、onivyde和genexol-pm等临床应用,纳米药物在实现双药递送、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全身毒性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纳米药物的靶向方式分为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被动靶向是利用肿瘤组织的生理特性,实现纳米药物在体内自然积累于肿瘤组织的过程。然而,由于其依赖于肿瘤组织的生理特性,因而被动靶向的精确度有限,导致只有部分药物能够到达肿瘤部位,可能会增加全身性副作用的风险。除被动靶向外,纳米药物的主动靶向技术在肿瘤治疗中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肿瘤组织靶向性,减少全身性副作用,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为了提高cpt的递送精度,研究者们已经探索了多种受体,包括白蛋白、清扫剂、叶酸和整合素受体等,以增强cpt对结直肠癌组织的靶向性。尽管这些靶向纳米药物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但结直肠肿瘤的异质性意味着许多患者可能因为靶分子表达不足而无法充分受益于这些治疗。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分子标记,并开发相应的纳米药物,以满足这一需求。
3、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rg1)是一种分泌糖蛋白,在组织纤维化、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和新生血管等多种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rg1在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在这些癌症的发展和转移中起到促进作用,这表明lrg1具有成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尽管lrg1被视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但由于缺乏特异性配体,针对lrg1的纳米药物研发进展缓慢。最近,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鉴定出一种12个氨基酸的肽段,et(esysakhrimlt),该肽段与lrg1具有高亲和力,并已在体内证明对lrg1高表达的乳腺癌和肾纤维化具有治疗效果。这些研究为lrg1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为提供一种lrg1靶向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为增强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精准的新方法。
2、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靶向lrg1将喜树碱和奥拉帕尼精确输送至结直肠肿瘤部位实现高效抗肿瘤作用。静脉给药后,由于lrg1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过表达以及et肽对lrg1的高亲和力,纳米药物主要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积累。结直肠癌细胞内化纳米药物后,升高的组织蛋白酶b切割两亲性药物偶联物中的甘氨酸键,触发喜树碱的释放。同时,纳米药物分解,迅速释放奥拉帕尼,阻断dna损伤修复机制,并与喜树碱协同诱导dna损伤,提高肿瘤细胞的死亡率。这一协同作用机制大大增强小鼠结直肠癌皮下和原位模型的抗肿瘤疗效,突出靶向lrg1策略的潜力以及喜树碱与奥拉帕尼联合治疗结直肠癌的协同效应。据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rg1靶向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该纳米药物由两亲性药物偶联物和载带的疏水药物共组装形成。其中,药物偶联物包含靶向lrg1的et肽的亲水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疏水端,亲水端通过酶响应的连接子与疏水段共价连接,疏水药物被包载于两亲性药物偶联物的内部。
3、靶向lrg1的et肽序列为esysakhrimlt,如seq id no.1所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喜树碱;酶响应的连接子为组织蛋白酶b可切割的甘氨酸键;包载的疏水药物为奥拉帕尼。
4、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rg1靶向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5、(1)将两亲性药物偶联物和疏水药物溶解于有机相,所述有机相为二甲基亚砜;
6、(2)超声条件下将溶有两亲性药物偶联物和疏水药物的有机相混合均匀后分散至水相中,室温静置,得酶响应性纳米药物,所述水相为去离子水或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7、上述方法制备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9、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所制备的基于lrg1靶向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能够通过lrg1靶向肽的主动靶向和纳米药物的被动靶向,实现在结直肠肿瘤组织的高效富集和长效滞留,两亲性药物偶联物中的甘氨酸键被结直肠肿瘤内升高的组织蛋白酶b切割,触发喜树碱的释放。同时,纳米药物分解,迅速释放奥拉帕尼,阻断dna损伤修复机制,并与喜树碱协同诱导dna损伤,提高肿瘤细胞的死亡率。这一协同作用机制大大增强小鼠结直肠癌皮下和原位模型的抗肿瘤疗效,突出靶向lrg1策略的潜力以及喜树碱与奥拉帕尼联合治疗结直肠癌的协同效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靶向LRG1蛋白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该纳米药物由两亲性药物偶联物和载带的疏水药物共组装形成。其中,药物偶联物包含靶向LRG1的ET肽的亲水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疏水端,亲水端通过酶响应的连接子与疏水段共价连接,疏水药物被包载于两亲性药物偶联物的内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LRG1蛋白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LRG1蛋白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LRG1蛋白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纳米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纳米药物在治疗高表达组织蛋白酶B的疾病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lrg1蛋白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该纳米药物由两亲性药物偶联物和载带的疏水药物共组装形成。其中,药物偶联物包含靶向lrg1的et肽的亲水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疏水端,亲水端通过酶响应的连接子与疏水段共价连接,疏水药物被包载于两亲性药物偶联物的内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lrg1蛋白的酶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