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转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刮板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
技术介绍
1、在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经常需要用到电能、液压能或机械能等多种动力相互转化的装置,如斜盘式液压泵或液压马达、机电耦合器、液力耦合器、电动机-液压泵组合等动力装置,然而传统动力装置只能实现两种能的转变,如机电耦合器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液力耦合器实现液压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不能实现多种动力的转换。为此,申请号为cn201710962342.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交流同步定量机电液耦合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机械能组件、斜盘液压能组件、电能组件;机械能组件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的前端伸出壳体;斜盘液压能组件包括斜盘、缸体、配流盘;缸体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上;缸体包括柱塞孔、柱塞、滑靴,滑履的底面与斜盘的楔面紧贴,并滑动;缸体的后方紧贴配流盘;电能组件包括定子铁芯,转子;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为三个,固联在壳体内;定子铁芯外周绕有串联的定子绕组,定子绕组之间接出引线端子u1、u2、u3,转子为永磁铁固定在缸体外,转子的极向颠倒相反设置,机械能、液压能、电能三者之间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板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结构包括转子轴、刮板、泵体、永磁体对、扭簧、端盖、绕组、高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和低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其中,刮板分为上刮板和下刮板,永磁体对包括N极永磁体和S极永磁体,扭簧分为上扭簧和下扭簧;泵体内开设泵腔,泵腔一端开口,端盖密封固定在泵腔的开口端,转子轴为阶梯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转轴、凸轮转子和后转轴,凸轮转子为叶片式结构,在泵腔底部中心开设前转轴孔,在端盖内表面开设后转轴固定槽,凸轮转子安装在泵腔内且与泵腔之间有一定的转动间隙,前转轴密封穿过前转轴孔且与其转动连接后伸出泵体,后转轴与后转轴固定槽转动连接,上刮板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板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结构包括转子轴、刮板、泵体、永磁体对、扭簧、端盖、绕组、高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和低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其中,刮板分为上刮板和下刮板,永磁体对包括n极永磁体和s极永磁体,扭簧分为上扭簧和下扭簧;泵体内开设泵腔,泵腔一端开口,端盖密封固定在泵腔的开口端,转子轴为阶梯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转轴、凸轮转子和后转轴,凸轮转子为叶片式结构,在泵腔底部中心开设前转轴孔,在端盖内表面开设后转轴固定槽,凸轮转子安装在泵腔内且与泵腔之间有一定的转动间隙,前转轴密封穿过前转轴孔且与其转动连接后伸出泵体,后转轴与后转轴固定槽转动连接,上刮板和下刮板分别置于转子轴上下两侧的泵腔内,与转子轴一起将泵腔分为左侧的低压腔和右侧的高压腔,低压腔和高压腔分别与低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和高压流质输入/输出口连通,低压腔容积大于高压腔的容积,上刮板和下刮板前端分别通过上扭簧和下扭簧固定在泵腔内壁上,上扭簧和下扭簧分别向上刮板和下刮板施加一指向转子轴轴心的弹力,在端盖内表面或泵腔底部内壁嵌入绕组,对应地,在转子轴靠近绕组一侧表面嵌入永磁体对,绕组和永磁体对一一对应,绕组恰好置于对应的永磁体对的外周上,转子轴转动,上刮板和下刮板摆动且其自由端始终压靠在转子轴的外周面,刮擦转子轴表面的流体,实现流质在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板式永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泵腔包括圆柱状的转子腔、上刮板安装槽、下刮板安装槽、高压流质腔和低压流质腔,在泵体上开设转子腔,在转子腔上下两侧的泵腔内壁上分别开设上刮板安装槽和下刮板安装槽,上刮板安装槽和下刮板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转子腔的深度,在转子腔左右周侧的泵体上分别开设高压流质腔和低压流质腔,转子腔和高压流质腔在上刮板安装槽处连通,低压流质腔上部与转子腔连通,低压流质腔下部在下刮板安装槽附近与转子腔连通,在泵体侧壁上分别开设低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和高压流质输入/输出口,低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和高压流质输入/输出口分别与低压流质腔和高压流质腔连通,上刮板和下刮板分别置于上刮板安装槽和下刮板安装槽内且为小间隙配合,上刮板和下刮板前端分别通过上扭簧和下扭簧固定在上刮板安装槽和下刮板安装槽内,凸轮转子置于转子腔内,且凸轮转子与转子腔之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庆硕,张洪信,赵子椋,张世功,杨朝会,张铁柱,王冲,李铭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