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筒型构件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及其反挤压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295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筒型构件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及其反挤压成形方法,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及冲头,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底模及拆卸模,其中,底模的顶面上形成有下模孔,下模孔的孔径自下而上越来越大或者保持不变,拆卸模上具有贯通其上下两端的上模孔,上模孔的孔径自上而下越来越大,拆卸模包括多瓣环绕下模孔的周向设置的分模,各瓣分模具有拼合形成上模孔的合拢状态以及彼此分离的脱模状态,当各分模处于合拢状态且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合模完毕时,下模孔、上模孔及冲头之间的空间形成筒型构件的成形模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材料过多浪费,还能够实现反挤压工艺成形带有阶梯的锥形壳体的便利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挤压成形,具体涉及一种筒型构件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及其反挤压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1、轻量化是提升装备性能的根本途径之一。铝合金作为轻金属材料,密度仅为铁的三分之一,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这些特性使得铝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7a04铝合金是一种超高强度铝合金,其强度高、热处理强化效果好且在超硬铝中相当成熟。合金自身优异的力学性能是构件高强度的基础,然而构件强度进一步的提高则同时依赖具体的成形工艺,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有轧制、挤压、锻造等,其中挤压是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型孔的制件的加工方法,在成形过程中坯料将受到三向压应力作用从而使组织性能获得大幅提高,构件获得进一步强化。反挤压是冲头运行方向与坯料流动方向相反的挤压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快捷成形的优势,常用于筒型件的成形,然而对于具有锥形外壁的壳体,由于凹模模口直径小于壳体锥壁,采用传统反挤压工艺存在无法脱模的问题,若采用先成形直壁壳体后进行车削的方式制备则会造成过量的材料浪费。

r/>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型构件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1)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模板(11)的底面上的冲头(12),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21)、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1)的顶面上的底模(22)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模(22)之上的拆卸模(23),其中,所述底模(22)的顶面上形成有下模孔(221),所述下模孔(221)的孔径自下而上越来越大或者保持不变,所述拆卸模(23)上具有贯通其上下两端的上模孔(231),所述上模孔(231)的孔径自上而下越来越大,所述拆卸模(23)包括多瓣环绕所述下模孔(221)的周向设置的分模(230),各瓣所述分模(230)具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型构件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1)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模板(11)的底面上的冲头(12),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21)、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1)的顶面上的底模(22)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模(22)之上的拆卸模(23),其中,所述底模(22)的顶面上形成有下模孔(221),所述下模孔(221)的孔径自下而上越来越大或者保持不变,所述拆卸模(23)上具有贯通其上下两端的上模孔(231),所述上模孔(231)的孔径自上而下越来越大,所述拆卸模(23)包括多瓣环绕所述下模孔(221)的周向设置的分模(230),各瓣所述分模(230)具有拼合形成所述上模孔(231)的合拢状态以及彼此分离的脱模状态,当各所述分模(23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且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合模完毕时,所述下模孔(221)、所述上模孔(231)及所述冲头(12)之间的空间形成筒型构件的成形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各瓣所述分模(230)与所述底模(22)之间水平滑动连接以实现各瓣所述分模(230)以直线滑动的方式在所述合拢状态与所述脱模状态之间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22)的顶面上形成有多条沿着其径向内外延伸的缩口槽(222),各瓣所述分模(230)的底面上具有滑动导轨(2301),各瓣所述分模(230)各自具有的所述滑动导轨(2301)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于各所述缩口槽(222)内;和/或,各所述分模(230)的外侧立壁上形成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外部推拉装置连接,以实现所述外部推拉装置对对应的所述分模(230)的状态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孔(231)包括成形孔(2311)以及处于所述成形孔(2311)的顶部的配合圆孔(2312),所述冲头(12)包括成形模芯段(121)以及处于所述成形模芯段(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昌赵熹李雨轩贺亚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