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258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整体出料机构、烧板转移机构、烧柱转移输送带和烧板烧柱取放机构;整体出料机构包括输送带一和对齐组件,对齐组件设置于输送带一末端且将多组多层烧板推紧对齐设置;烧板转移机构包括暂存台、升降平移组件和存放车,升降平移组件将暂存台上的烧板进行升降和平移后将其输送至存放车上;烧板烧柱取放机构包括烧板转移组件和烧柱转移组件,烧板转移组件将输送带一上的烧板转移至烧板转移机构的暂存台上,烧柱转移组件将烧板上的烧柱转移至烧柱转移输送带上,整个下料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完成烧板和烧柱的转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1、软磁铁氧体主成分为亚铁磁性氧化物,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多用在无线电天线线圈、无线电中频变压器。软磁铁氧体的生胚在压制完成后,将运输去进行烧结成型的工序,需要将软磁铁氧体生胚从压制装置下料并排放整齐后,再送入烧结炉中。软磁铁氧体在烧结过程中,阵列分布在层烧板上,层烧板的四个转角位置放置有烧柱,另一组层烧板放置于烧柱顶端,实现多层烧板的堆放,进而使得软磁铁氧体叠放。

2、但是烧结成型后需要将整体分开成一层一层,每层的软磁铁氧体重新通过出料机构转移,而一般的出料以及堆放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经常需要人工操作,如需要经常搬运、更换、摆放托盘等,增加人工成本。

3、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辊道窑炉下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包括:整体出料机构、烧板转移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出料机构、烧板转移机构、烧柱转移输送带和烧板烧柱取放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组件包括横对齐组件和竖对齐组件,所述横对齐组件包括对齐气缸一和推板一,所述对齐气缸一设置于输送带一的末端,所述推板一设置于对齐气缸一的输出端,所述推板一上间隔设有正对烧板的顶板,所述竖对齐组件包括对齐气缸二和推板二,所述对齐气缸二设置于输送带一的末端两侧,所述推板二设置于对齐气缸二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柱转移输送带的后端设有倾斜下料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出料机构、烧板转移机构、烧柱转移输送带和烧板烧柱取放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组件包括横对齐组件和竖对齐组件,所述横对齐组件包括对齐气缸一和推板一,所述对齐气缸一设置于输送带一的末端,所述推板一设置于对齐气缸一的输出端,所述推板一上间隔设有正对烧板的顶板,所述竖对齐组件包括对齐气缸二和推板二,所述对齐气缸二设置于输送带一的末端两侧,所述推板二设置于对齐气缸二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柱转移输送带的后端设有倾斜下料板,所述烧柱转移输送带的两侧以及后端设有挡料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板转移组件包括水平动力组件、升降组件、左右夹紧组件、前后夹紧组件和左右夹紧板,所述升降组件与左右夹紧组件设置于水平动力组件上并通过水平动力组件驱动;所述前后夹紧组件上端连接于升降组件的下端,所述前后夹紧组件包括两组前后设置的夹板和夹板驱动气缸,所述左右夹紧板通过连接件一连接左右夹紧组件的下端,所述烧柱转移组件通过水平动力组件驱动平移,所述烧柱转移组件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包括烧柱夹板、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所述竖向气缸设置于左右夹紧组件下端,所述横向气缸连接于竖向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烧柱夹板连接于横向气缸的输出端且烧柱夹板位于左右夹紧板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块一、基板一、升降伺服电机、齿条杆、连杆、连接板、导杆和底板,所述滑块一设置于水平动力组件上,所述基板一固定于滑块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晖沈杰刘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博华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