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具体是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耳机这类电子设备,也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配合使用,以便于为用户提供听觉盛宴。其中,按照耳机的工作原理,一般可以分为气导耳机和骨导耳机;按照用户佩戴耳机的方式,一般又可以分为头戴式耳机、耳夹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按照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一般还可以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其中,目前大多数的耳夹式耳机的装配效率及生产良率较低,故此如何提升耳夹式耳机的装配效率及生产良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耳机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腔,耳机还包括嵌设体,嵌设体设置成经由第一开口嵌设于容置腔内,第一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配合,以封盖第一开口;嵌设体至少包括电池、电路板组件及硬质支架,电池及电路板组件设置于硬质支架上,并与硬质支架保持相对固定。
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支架形成沿预定的间隔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电池容置区及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电池容置区具有第二开口,电路板容置区具有第三开口,电路板组件包括至少一硬质电路板,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设置成允许电池和硬质电路板沿间隔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别放置于电池容置区及电路板容置区。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呈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包括第一电路板容置区,硬质支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沿间隔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三端板位于第二端板背离第一端板的一侧,第一侧板连接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以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形成电池容置区,第二侧板连接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以在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形成第一电路板容置区。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设置有连接通孔,第一侧板与连接通孔相对设置,嵌设体还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供电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设置于第一侧板上,并经连接通孔外露。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呈平面设置的第一台面,连接通孔位于第一台面内,第一侧板朝向第一台面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台面对应且呈平面设置的第二台面,电极端子位于第二台面内,第一台面与第二台面贴合设置。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的内侧进一步设置有位于第一台面内,且环绕连接通孔的容胶槽。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嵌设体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电极端子的两侧的两个磁吸件,两个磁吸件固定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或第一侧板上。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沿电池的轴向的投影分别与电池的端面重叠设置,在垂直于电池的轴向的参考截面上,第一侧板的内侧呈与电池的外周面适配的弧形设置。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板容置区,硬质支架还包括第四端板和第三侧板,第四端板位于第一端板背离第二端板的一侧,且沿间隔方向与第一端板间隔设置,第三侧板连接第四端板和第一端板,以形成第二电路板容置区,至少一硬质电路板包括第一硬质电路板以及第二硬质电路板,电路板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第一硬质电路板和第二硬质电路板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一硬质电路板和第二硬质电路板分别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容置区和第二电路板容置区内,第一柔性电路板贴合设置于第一侧板背离电池容置区的一侧。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嵌设槽,第三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嵌设槽,第一硬质电路板嵌设于第一嵌设槽内,第二硬质电路板嵌设于第二嵌设槽内。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一端板与第四端板的间隔距离。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嵌设体进一步包括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第一天线部设置于第三端板背离第一电路板容置区的一侧,第二天线部设置于第四端板背离第二电路板容置区的一侧。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支架为一体成型件。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机还包括第二壳体组件、耳挂部以及发声组件,发声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组件内,耳挂部连接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在佩戴状态下,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在耳轮两侧形成夹持状态,且第二壳体组件位于耳甲腔内,耳挂具有沿耳挂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对称面,第一壳体组件平行于对称面的最大尺寸小于垂直于对称面的最大尺寸,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接合缝与对称面相交设置。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耳机至少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电池以及电路板组件,其中,电池以及电路板组件集成设置于硬质支架,并组成嵌设体后,以整体嵌设的方式嵌设于第一壳体组件的容置腔内,如此能有效地提升电池以及电路板组件等元件装入容置腔内的装配效率及装配便捷性,进而有效地提升耳机的装配效率及装配便捷性。进一步地,通过硬质支架将电路板组件和电池设置于容置腔内,如此能有效地减小电路板组件和电池在装配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从而有效地提升耳机的生产良率。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第一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腔,所述耳机还包括嵌设体,所述嵌设体设置成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嵌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以封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嵌设体至少包括电池、电路板组件及硬质支架,所述电池及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硬质支架上,并与所述硬质支架保持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支架形成沿预定的间隔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电池容置区及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所述电池容置区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容置区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至少一硬质电路板,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设置成允许所述电池和所述硬质电路板沿所述间隔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别放置于所述电池容置区及所述电路板容置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呈柱状设置,所述间隔方向与所述电池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所述硬质电路板的主表面与所述间隔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嵌设体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供电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并经所述连接通孔外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呈平面设置的第一台面,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台面内,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一台面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面对应且呈平面设置的第二台面,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台面内,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二台面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进一步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台面内,且环绕所述连接通孔的容胶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体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极端子的两侧的两个磁吸件,所述两个磁吸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和/或所述第一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电池的轴向的投影分别与所述电池的端面重叠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电池的轴向的参考截面上,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呈与所述电池的外周面适配的弧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板容置区,所述硬质支架还包括第四端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四端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板背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且沿所述间隔方向与所述第一端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四端板和所述第一端板,以形成所述第二电路板容置区,所述至少一硬质电路板包括第一硬质电路板以及第二硬质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的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容置区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容置区内,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电池容置区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嵌设槽,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嵌设槽,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嵌设于所述第一嵌设槽内,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嵌设于所述第二嵌设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四端板的间隔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体进一步包括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所述第一天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三端板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容置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部设置于所述第四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容置区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支架为一体成型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第二壳体组件、耳挂部以及发声组件,所述发声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内,所述耳挂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第一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腔,所述耳机还包括嵌设体,所述嵌设体设置成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嵌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以封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嵌设体至少包括电池、电路板组件及硬质支架,所述电池及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硬质支架上,并与所述硬质支架保持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支架形成沿预定的间隔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电池容置区及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所述电池容置区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容置区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至少一硬质电路板,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设置成允许所述电池和所述硬质电路板沿所述间隔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别放置于所述电池容置区及所述电路板容置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呈柱状设置,所述间隔方向与所述电池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0°,所述硬质电路板的主表面与所述间隔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电路板容置区包括第一电路板容置区,所述硬质支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沿所述间隔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板位于所述第二端板背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以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形成所述电池容置区,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以在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形成第一电路板容置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嵌设体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供电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并经所述连接通孔外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呈平面设置的第一台面,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台面内,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一台面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台面对应且呈平面设置的第二台面,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台面内,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二台面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进一步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台面内,且环绕所述连接通孔的容胶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招涛,徐江,李永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