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201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酸钠溶液和铵盐溶液混合,反应后得到溶胶;(2)将溶胶进行透析,然后将除去杂质离子的溶胶冷冻干燥得到气溶胶;(3)将气溶胶与镁粉混合,混匀后进行镁热处理,镁热处理后产物经酸洗涤、干燥得到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高效、低成本的制备得到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且制得的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硅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储量丰富及放电平台低的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然而,硅负极材料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本征问题,包括脱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300%)以及极低的本征电导率(10-3s/cm)和锂离子扩散系数(10-14~10-13cm2/s)等,严重阻碍了硅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2、纳米多孔片状结构可以有效缓冲硅负极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由纳米颗粒互连而成的片状组装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结构稳定性,在充放电过程中有利于抑制结构恶化与材料粉化;并且,丰富的纳米孔洞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容纳硅纳米颗粒的体积膨胀,缓解硅材料在合金/去合金化过程中由于体积形变产生的机械应力。同时,多孔纳米片状材料还可以提供快速的电子/离子混合传输通道。其中,多孔片状结构能缩短锂离子传输路径,加快电解液渗透与锂离子扩散,硅纳米颗粒间的互连结构有利于电子快速传输。因此,二维多孔硅纳米片负极材料有望克服脱嵌锂过程中体积形变大、电荷传输能力差的本征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制备硅多孔纳米片时,所述铵盐为硫酸铵、硝酸铵或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制备掺杂硅多孔纳米片时,所述铵盐为磷酸二氢铵和/或五硼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硅酸钠溶液中,硅酸钠浓度为0.05~1.00mol/L;所述铵盐溶液中,铵盐浓度为0.05~1.00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掺杂硅多孔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制备硅多孔纳米片时,所述铵盐为硫酸铵、硝酸铵或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制备掺杂硅多孔纳米片时,所述铵盐为磷酸二氢铵和/或五硼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硅酸钠溶液中,硅酸钠浓度为0.05~1.00mol/l;所述铵盐溶液中,铵盐浓度为0.05~1.00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黄天溢袁婉怡陈悦欣曹鑫唐亚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