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客体分子修饰的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技术

技术编号:447150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4
本申请公开了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客体分子修饰的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涉及共价有机框架技术领域,公开了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包括:提供金属衬底,并在金属衬底上沉积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的前体分子;加热金属衬底上沉积的前体分子,制得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上沉积客体分子,并进行加热退火处理,制得客体分子修饰的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本申请实现了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对于客体分子的接枝、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共价有机框架,尤其涉及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客体分子修饰的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


技术介绍

1、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薄膜是一类由轻元素(如氢、碳、氮、氧和硼)通过共价键构建的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易于修饰改性和功能化等特点,因此,在气体存储、气体分离、催化、储能材料、光电、传感以及药物递送等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而通过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上选择性接枝或吸附特定的客体分子,可以提高cof的分子识别能力。

2、然而,由于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的孔径、化学性质和分子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对于客体分子的接枝、吸附能力较差,从而限制了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在分子识别方向的应用。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的前体分子包括:1,3,5-三(4-碘苯基)苯分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体分子包括:卤代芳香烃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底的材料包括:金、银、铜和铂中的至少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的前体分子包括:1,3,5-三(4-碘苯基)苯分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体分子包括:卤代芳香烃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底的材料包括:金、银、铜和铂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的前体分子和/或所述客体分子的沉积方法包括:热蒸镀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分子在二维多孔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中吸附和共价接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津维王定官聂东何家源朱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