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路和移动设备,涉及开关电路技术领域,开关电路用于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电池和与电池连接的逆变器,逆变器具有电解电容;开关电路包括主控芯片、主开关电路和副开关电路。主控芯片与电池连接;主开关电路分别与负载和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控制电池与负载之间的通路导通或者截止;副开关电路分别与电解电容和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池与电解电容之间的通路导通或者截止;副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控制指令表征导通,且电解电容的电能到达第一预设值时,控制主开关电路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移动设备接收到关机信号的时候,控制电池完全断电,以此提升移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和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移动设备特别是移动电源,其开关机按键只是能关掉屏幕显示,并未能完全关掉其内部的bms供电,导致移动电源内部的辅助电源一直消耗电池组的电量,最终影响电池寿命;然而,有些移动设备虽然可以实现完全关断电池供电,但是开机时会过电流的情况,同样影响着电池寿命。
2、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移动设备具有电池寿命低的问题,导致移动设备的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开关电路和移动设备,旨在提升移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电解电容,所述电池还与负载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3、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电池连接;
4、主开关电路,所述主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与负载之间的通路导通或者截止;
5、副开关电路,所述副开关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解电容之间的通路导通或者截止;
6、所述副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且所述电解电容的电能到达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主开关电路导通。
7、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副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表征截止的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主开关电路截止。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副开关电路包括:
9、指令接收电路,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
10、第一连接电路,所述第一连接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和主控芯片;
11、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导通。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时,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导通;
13、所述指令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开关以及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控制模组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接口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连接电路连接;
14、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以及第四功率管;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功率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的第四电阻,所述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rsnsp接口、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四功率管的发射极和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vm接口,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后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dsg接口,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rsnsn接口且接地。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副开关电路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指令接收电路连接,用于在接入外部电源后,控制所述副开关电路和主开关电路分别导通。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时,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导通;
17、所述指令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开关以及第一功率管;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控制模组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接口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连接电路连接;
18、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所述电池。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主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以及第二十一电阻;
20、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五功率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后接地,所述第五功率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副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基极,所述第六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和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功率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第六功率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功率管的集电极共地,所述第七功率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ctl接口。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放电端口,所述电池连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和放电端口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vdd接口,所述放电端口的第二接口接地。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tmi4101。
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如上文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
24、综上所述,本开关电路同时实现在开机时进行软启动,以及在关机时完全关闭电池,以提升移动设备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电解电容,所述电池还与负载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副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表征截止的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主开关电路截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开关电路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时,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导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开关电路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指令接收电路连接,用于在接入外部电源后,控制所述副开关电路和主开关电路分别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时,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主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五功率管、第六功率管、第七功率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以及第二十一电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放电端口,所述电池连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和放电端口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VDD接口,所述放电端口的第二接口接地。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TMI4101。
10.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电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用于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电解电容,所述电池还与负载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副开关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表征截止的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主开关电路截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开关电路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控制模组,所述指令接收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表征导通时,通过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电路导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开关电路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指令接收电路连接,用于在接入外部电源后,控制所述副开关电路和主开关电路分别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玉华,何述宏,彭新星,文义斌,李贻群,
申请(专利权)人:鹏元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