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窗帘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窗帘的上梁模组。
技术介绍
1、窗帘的上梁通常安装于窗户上方的墙体上,其内部通常为中空设计以便于收纳用于控制窗帘的帘体收放的窗帘控制装置。
2、现有一种窗帘的上梁包括由横截面大体上呈u形的型材制成的主梁体以及两个分别扣盖固定于所述主梁体的相对两端以遮盖住所述主梁体相应端的端向开口的端盖。所述主梁体的顶面形成有开口以便于在主梁体内部空间组装和调节窗帘控制装置等组件。此外,现有的上梁还利用螺丝锁固于相应的安装支架上而构成相应的上梁模组,并借助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至墙体上。
3、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具体实施时发现,上梁利用螺丝锁固于安装支架上,不便于快速拆装上梁;此外,上梁顶面形成有开口并缺乏遮蔽保护,导致外部灰尘容易落入上梁内部,影响安装于上梁内部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各活动构件正常运转,会加重各活动构件之间的摩擦,不仅影响构件使用寿命,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的上梁模组,能方便组装上梁且能有效防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窗帘的上梁模组,包括安装支架和组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上梁,其中:
3、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顶板和自顶板一侧缘向下弯折形成的竖板,所述顶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板缘处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竖板的底缘处设有第二卡钩;
4、所述上梁包括相互卡接固定的底座和罩盖,所述底座包括竖向设置的面板以
5、其中,所述罩盖以背板底部与所述底座的底板远离面板的一侧对应卡接以及顶盖远离背板的一侧板缘与所述底座的面板的顶部对应卡接而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并合围形成收纳腔,所述底座的第一勾扣部和第二勾扣部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对应勾扣配合而将所述上梁固定至所述安装支架上。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钩是自所述顶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板缘相应弯折并朝向竖板方向延伸预定距离而形成的呈半包围状且朝向竖板一侧形成第一开口的弯钩,所述面板的顶部朝向内侧凸出形成有上凸边,所述第一勾扣部为成型于所述上凸边顶面且朝向所述面板一侧开设槽口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钩对应勾挂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7、所述竖板底部倾斜朝向所述顶板的下方延伸预定距离形成弹性臂,所述第二卡钩是自所述弹性臂的底缘相应弯折并朝向所述顶板方向延伸预定距离而形成的呈半包围状且朝向所述顶板一侧形成第二开口的弯钩;所述底板的远离面板的一侧板缘处朝上凸出形成下凸边,所述第二勾扣部为成型于所述下凸边背离面板一侧板面且朝下开设槽口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钩对应勾挂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勾扣部成型于所述上凸边的中部,而所述上凸边的侧边缘还向上弯折而形成第一折边,所述顶盖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板缘处相应朝下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对应插入第一勾扣部与所述第一折边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折边对应抵接;
9、所述第二勾扣部成型于所述下凸边的中部,而所述下凸边的顶缘还相应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三折边,所述背板的底缘相应朝内侧弯折形成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折边对应插入所述第二勾扣部与第三折边之间并与所述第三折边对应抵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凸边低于所述面板的顶缘,所述安装支架的顶板中部相应凸起形成平台部,所述平台部不低于所述面板的顶缘。
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所述罩盖分别由具有相应横截面的型材按预定长度截断而得。
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内侧板面靠两侧处还分别成型有相应凸出且相向开设槽口、用于定位组装于所述收纳腔内部的构件的安装卡槽。
13、进一步的,所述上梁还包括两个分别扣盖固定于所述底座和罩盖两者合围而成的梁体的两端以遮盖所述收纳腔两端的开口的端盖。
1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端盖内侧面设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
15、相应插入所述收纳腔内并相应抵接于所述收纳腔的内侧腔壁的内衬定位块;
16、对应从端向插入所述底板上的安装卡槽内的内限位插片;
17、对应插入所述上凸边上的第一卡槽内的第一外限位插片;
18、对应包覆住所述底板和所述下凸边的弯折衔接部位并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的第二外限位插片;以及
19、对应包覆住所述背板和所述顶盖两者弯折衔接部位的外限位包边。
2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面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用于供窗帘帘片的两侧缘插接安装的帘片安装槽。
2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罩盖采用塑料制成。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窗帘的上梁模组通过在安装支架的顶板和竖板上分别设置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而在上梁的底座的面板和底板上分别相应设置第一勾扣部和第二勾扣部,底座通过第一勾扣部和第二勾扣部与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分别对应勾扣配合而将上梁固定至安装支架上,拆装更为便捷,而安装支架可事先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至墙体上而在正常情况下无需拆换;而且,通过将罩盖卡接于底座上而合围形成上梁的收纳腔,可对收纳腔进行有效遮蔽,避免灰尘落至组装于收纳腔内的活动构件上,确保各活动构件的正常运转,避免因灰尘而引发的磨损和额外噪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的上梁模组,包括安装支架和组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顶板和自顶板一侧缘向下弯折形成的竖板,所述顶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板缘处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竖板的底缘处设有第二卡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是自所述顶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板缘相应弯折并朝向竖板方向延伸预定距离而形成的呈半包围状且朝向竖板一侧形成第一开口的弯钩,所述面板的顶部朝向内侧凸出形成有上凸边,所述第一勾扣部为成型于所述上凸边顶面且朝向所述面板一侧开设槽口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钩对应勾挂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扣部成型于所述上凸边的中部,而所述上凸边的侧边缘还向上弯折而形成第一折边,所述顶盖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板缘处相应朝下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对应插入第一勾扣部与所述第一折边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折边对应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边低于所述面板的顶缘,所述安装支架的顶板中部相应凸起形成平台部,所述平台部不低于所述面板的顶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罩盖分别由具有相应横截面的型材按预定长度截断而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侧板面靠两侧处还分别成型有相应凸出且相向开设槽口、用于定位组装于所述收纳腔内部的构件的安装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还包括两个分别扣盖固定于所述底座和罩盖两者合围而成的梁体的两端以遮盖所述收纳腔两端的开口的端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盖内侧面设有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面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用于供窗帘帘片的两侧缘插接安装的帘片安装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罩盖采用塑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的上梁模组,包括安装支架和组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顶板和自顶板一侧缘向下弯折形成的竖板,所述顶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板缘处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竖板的底缘处设有第二卡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是自所述顶板远离竖板的一侧板缘相应弯折并朝向竖板方向延伸预定距离而形成的呈半包围状且朝向竖板一侧形成第一开口的弯钩,所述面板的顶部朝向内侧凸出形成有上凸边,所述第一勾扣部为成型于所述上凸边顶面且朝向所述面板一侧开设槽口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钩对应勾挂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扣部成型于所述上凸边的中部,而所述上凸边的侧边缘还向上弯折而形成第一折边,所述顶盖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板缘处相应朝下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对应插入第一勾扣部与所述第一折边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折边对应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的上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边低于所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振邦,雷兴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雷富溢窗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