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643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21
本技术属于数据交互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器外壳;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有防尘导热板;所述防尘导热板的内表壁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有冷却液循环管;所述冷却液循环管与防尘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连通,工作时,通过设置冷却液循环管与防尘导热板,使得具备有冷却液的冷却液循环管与数据采集处理主体接触,实现将数据采集处理主体产生的热量带离的目的,对比传统的风机散热方式,使得数据采集处理主体外侧不再需要散热孔结构,进而避免了灰尘进入到数据采集处理主体,影响到其内部元件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数据交互,具体的说是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多模态数据传输,特指采用一种或者多种高次模同时传输,在光纤横截面上呈现为各种光斑。若是一个光斑,就是单模,光斑的大小就是模场直径,若是两个或多个光斑则称为多模,并且数据在采集后,转化为常见的物理表示形式,光纤或者电磁波,方便后期的数据再传输。

2、目前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采用风机的方式进行散热,并且使得散热结构具备了散热孔,并且大部分的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静置的方式进行放置

3、现有的,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在使用时,虽然设置了散热结构,但是无法使得装置可以散热的极限在室温以下,并且同时具备了散热孔,极易导致灰尘沿着散热孔进入到装置内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器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有防尘导热板(17);所述防尘导热板(17)的内表壁安装有循环水泵(14);所述循环水泵(14)的输入端连通有散热器(15);所述散热器(15)的输入端连通有冷却液循环管(16);所述冷却液循环管(16)与防尘导热板(17)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16)的一端与循环水泵(14)连通;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外表壁设置有多个外置散热风机(4);所述外置散热风机(4)与散热器(15)位置相对;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防尘盖(2);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器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有防尘导热板(17);所述防尘导热板(17)的内表壁安装有循环水泵(14);所述循环水泵(14)的输入端连通有散热器(15);所述散热器(15)的输入端连通有冷却液循环管(16);所述冷却液循环管(16)与防尘导热板(17)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16)的一端与循环水泵(14)连通;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外表壁设置有多个外置散热风机(4);所述外置散热风机(4)与散热器(15)位置相对;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防尘盖(2);所述数据处理器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阻尼杆(19);所述阻尼杆(19)的外表壁滑动连接有滑动辅助块(20);所述滑动辅助块(20)与数据处理器外壳(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态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辅助块(20)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动辅助块(20)之间固定连接有抗震弹簧(22);所述滑动辅助块(20)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抗震支杆(21);所述抗震支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抗震主体板(18);所述抗震主体板(18)与数据处理器外壳(1)滑动连接;所述抗震主体板(18)的顶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成建刘斌杜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丹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