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后浇带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和沉降的变形缝。该缝根据施工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再用混凝土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的结构。后浇带的设置能有效消除由于结构构件的变形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应力,有效减少或防止裂缝的展开及发展,对基础和地下室的防水十分有利。
2、然而,底板后浇带渗漏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是后浇带渗漏会影响后续的地坪施工,影响工程进度;二是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包括渗漏点的注浆修补、渗漏造成地坪的二次返工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提高后浇带的防渗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以及施工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包括设置在后浇带内的引流管、过渡管、碎石垫层和防水层,所述引流管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引流管固定设置在后浇带底层钢筋上,所述过渡管与引流管连通并延伸至集水井内,所述碎石垫层铺设在后浇带底部且对引流管进行埋设,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多个引水孔,渗透至碎石垫层内的渗漏水经过引水孔进入引流管内,再进入过渡管内,再汇集至集水井内,所述防水层铺设在碎石层顶部以对浇筑的混凝土和碎石垫层进行隔断。
4、可选的,所述后浇带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缝处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两侧分别位于建筑主体和后浇带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浇带(11)内的引流管(1)、过渡管(2)、碎石垫层(3)和防水层(4),所述引流管(1)沿后浇带(11)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引流管(1)固定设置在后浇带(11)底层钢筋上,所述过渡管(2)与引流管(1)连通并延伸至集水井内,所述碎石垫层(3)铺设在后浇带(11)底部且对引流管(1)进行埋设,所述引流管(1)上开设有多个引水孔,渗透至碎石垫层(3)内的渗漏水经过引水孔进入引流管(1)内,再进入过渡管(2)内,再汇集至集水井内,所述防水层(4)铺设在碎石层顶部以对浇筑的混凝土和碎石垫层(3)进行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11)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缝处设置有止水带(5),所述止水带(5)的两侧分别位于建筑主体和后浇带(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孔沿梅花状排布在引水管上,且梅花状的引水孔沿引流管(1)的长度发方向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与引流管(1)的连通段高于过渡管(2)的出水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内设置有吸风机(6),所述吸风机(6)用于抽取过渡管(2)内的空气而吸取引流管(1)内的渗水加快进入集水井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的出口端设置有用于启闭过渡管(2)的启闭件,所述启闭件和吸风机(6)之间设置有循环管(7),所述循环管(7)一端与过渡管(2)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过渡管(2)连通,所述启闭件对过渡管(2)闭合后,启动所述吸风机(6),所述吸风机(6)的将吸取的空气导入循环管(7)内,并导入相邻的过渡管(2)内,并从过渡管(2)进入引流管(1)内,而对碎石垫层(3)风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7)与过渡管(2)的连通段位于过渡管(2)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件包括铰接在过渡管(2)端面的封堵板(8),所述封堵板(8)的铰接轴线垂直于过渡管(2)的轴线方向,所述封堵板(8)转动而贴合在过渡管(2)端面,对过渡管(2)闭合,所述封堵板(8)朝向过渡管(2)的端面设置有橡胶板(9),所述橡胶板(9)用于进入过渡管(2)内而对过渡管(2)出口密封,所述启闭件还包括设置在过渡管(2)上用于驱动封堵板(8)转动的电机(10)。
10.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浇带(11)内的引流管(1)、过渡管(2)、碎石垫层(3)和防水层(4),所述引流管(1)沿后浇带(11)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引流管(1)固定设置在后浇带(11)底层钢筋上,所述过渡管(2)与引流管(1)连通并延伸至集水井内,所述碎石垫层(3)铺设在后浇带(11)底部且对引流管(1)进行埋设,所述引流管(1)上开设有多个引水孔,渗透至碎石垫层(3)内的渗漏水经过引水孔进入引流管(1)内,再进入过渡管(2)内,再汇集至集水井内,所述防水层(4)铺设在碎石层顶部以对浇筑的混凝土和碎石垫层(3)进行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11)与建筑主体的连接缝处设置有止水带(5),所述止水带(5)的两侧分别位于建筑主体和后浇带(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孔沿梅花状排布在引水管上,且梅花状的引水孔沿引流管(1)的长度发方向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外侧设置有耐碱玻纤网格布,所述耐碱玻纤网格布包裹引流管(1)并通过固定设置在引流管(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与引流管(1)的连通段高于过渡管(2)的出水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疏排水结构体系,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植庆,宁柏桃,侯晓武,刘锡琨,赵旻,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商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