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419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3
一种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包括前牵拉部分和后击打部分;长杆设置在前牵拉部分和后击打部分之间;所述前牵拉部分包括牵拉机构、第一底座、行走机构、升降台、第一液压缸和第一导向杆;所述升降台下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导向孔,且各个导向孔内均插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底座上端设置有孔,且孔内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与升降台下端面的中心连接;所述牵拉机构设置在升降台的上端面,行走机构设置在第一底座的下端面。本技术提高了风口回旋区的测深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深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对高炉风口回旋区进行深度测量的装置,属于高炉风口回旋区测深设备。


技术介绍

1、风口回旋区指的是高炉炼铁过程中,炉内风口前焦炭在高速热风作用下边做回旋运动边燃烧的区域,此又称之为焦炭循环区;风口回旋区是炉内反应中碳气化的重要场所;回旋区的尺寸直接影响到了上部炉料下降的状态,是决定高炉作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对高炉风口回旋区进行深度测量对高炉的稳定生产至关重要;目的,对于风口回旋区的深度测量是人工来完成的;多个工作人员配合手持长杆从直吹管处插入,在经过风口套后插入高炉内部,直至长杆无法继续前进,然后在长杆与直吹管交界处划线,拔出长杆,测量长杆端部与划线的距离,然后减去直吹管和风口套组合体的总长度即为回旋区的深度;此过程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多个工作人员手持长杆反复捅入高炉的过程极为耗力;故需要一种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要求它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回旋区深度测量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炉风口回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牵拉部分和后击打部分;长杆(12)设置在前牵拉部分和后击打部分之间;所述前牵拉部分包括牵拉机构、第一底座(1)、行走机构、升降台(2)、第一液压缸和第一导向杆;所述升降台(2)下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底座(1)上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导向孔,且各个导向孔内均插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底座(1)上端设置有孔,且孔内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与升降台(2)下端面的中心连接;所述牵拉机构设置在升降台(2)的上端面,行走机构设置在第一底座(1)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炉风口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牵拉部分和后击打部分;长杆(12)设置在前牵拉部分和后击打部分之间;所述前牵拉部分包括牵拉机构、第一底座(1)、行走机构、升降台(2)、第一液压缸和第一导向杆;所述升降台(2)下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底座(1)上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导向孔,且各个导向孔内均插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底座(1)上端设置有孔,且孔内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与升降台(2)下端面的中心连接;所述牵拉机构设置在升降台(2)的上端面,行走机构设置在第一底座(1)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第二液压缸和定位柱;所述第一底座(1)下端面的四角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第一底座(1)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孔,且第二液压缸的壳体设置在第一底座(1)下端面的孔内,定位柱插设在第一底座(1)下端面的孔内,第二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与定位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两个卷扬机(11);所述卷扬机(11)对称设置在升降台(2)上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升降台(2)的上端面沿着其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环,且长杆(12)从两个限位环内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炉风口回旋区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击打部分包括跟随机构、打击机构和对接机构;所述打击机构和对接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朋涛李文强刘频邢开彬姚建堂刘延山于统统郝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