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366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0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该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底座和雾化芯,外壳的一端设有吸气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底座插接安装于外壳的开口,底座的插接于外壳内部的一端上开设有安装槽;雾化芯包括层叠设置的发热件和导液件,导液件安装于安装槽内,导液件为可发生热膨胀变形的多孔材质,发热件包括加热部和安装部,加热部紧贴设置于导液件上方,安装部固定于底座的位于安装槽周围的部分上。本申请的雾化装置,发热件受到底座限位,从而能够使得加热部在导液件发生热膨胀变形前后始终紧贴覆盖于导液件上,避免了发热件可能因导液件变形程度更大而被向上顶起从而出现悬空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发热件因此可能出现干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技术介绍

1、雾化装置内部设有雾化芯和储液腔,储液腔内存储有待雾化的液体基质,雾化芯用于将储液腔内存储的液体基质雾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雾化气体。雾化芯可以由多孔材质的导液件与发热件层叠连接在一起形成。在雾化芯工作时,导液件用于吸附储液腔内的液体基质并将液体基质持续地导引至发热件上,以使发热件加热液体基质从而将其蒸发为雾化气体。

2、然而在雾化芯的工作过程中,发热件和导液件均会由于受热而产生热膨胀变形,且多孔材质的导液件由于吸收有液体基质因而其热膨胀变形的程度大于发热件,从而发热件会被导液件向上顶起,容易造成部分发热件相对于热膨胀变形后的导液件呈现悬空状态,进而导致发热件产生干烧现象。可见,如何避免发热件因自身热膨胀变形程度小于导液件而可能出现干烧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雾化装置的发热件因自身热膨胀变形程度小于导液件而可能出现干烧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插接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安装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限位孔过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伸出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发热件形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插接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安装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限位孔过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伸出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发热件形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贯穿所述发热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在穿过所述发热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焊锡部和第二焊锡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焊锡部和所述第二焊锡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支架套接于所述出雾管道的远离所述吸气口的一端上,所述支架、所述外壳与所述出雾管道围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待雾化的液体基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设有与外界空间连通的进气通道,且所述底座于所述雾化芯的下方构造有进气空间,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宇陈億闵平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