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预测和调控锂离子电池膜片电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365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预测和调控锂离子电池膜片电阻的方法,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卷芯;电池卷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及电解液组成,正极极片由正极集流体和涂覆于其上的正极涂层材料构成,负极极片由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其上的负极涂层材料构成,正极涂层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第一导电剂和第一粘结剂,负极涂层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第二导电剂和第二粘结剂;负极极片的平均膜片电阻Rβ满足如下关系式:0.9≤Rβ/|(e(1‑(a/(a+b))‑0.8×c)/100|≤1.1;a代表第二导电剂在负极涂层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b代表第二粘结剂在负极涂层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c代表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预测和调控锂离子电池膜片电阻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硅基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超高的理论克容量、较低的脱锂电位以及丰富的资源储量,而成为当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理想选择。这些优势使得硅基负极材料在电池技术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与高镍(镍钴锰氧化物/镍钴铝氧化物)正极材料搭配时,能够实现更优的整体性能。

2、然而,硅基负极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导电性较差,这会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导电剂,并与聚合物粘结剂(如sbr)采用简单的物理混合方法来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导电性,但这种简单掺入导电剂和聚合物粘结剂的方式,一方面会导致导电剂分散不均匀,容易出现导电剂团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提高负极极片的导电性;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到掺入的导电剂和粘结对负极极片膜片电阻的影响,容易导致负极极片的膜片电阻较大,而膜片电阻和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又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不利于锂离子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卷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条件2×10-3≤|(e(1-(a/(a+b))-0.8×c)/100|≤1.5×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涂层材料还包括增稠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其在所述负极涂层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碳、硬碳、硅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卷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条件2×10-3≤|(e(1-(a/(a+b))-0.8×c)/100|≤1.5×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涂层材料还包括增稠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其在所述负极涂层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碳、硬碳、硅碳、硅氧和预锂硅氧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硅含量为1.0~25.0wt%;所述第二导电剂选用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和碳黑的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剂的质量百分比a满足0<a≤1.5%,所述第二粘结剂的质量百分比b满足0<b<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c满足1.2g/cm3≤c≤1.8g/c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与所述正极极片的容量n/p比为(1.02~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帆徐凤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睿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