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265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5‑15份、菊花2‑10份、生地黄5‑15份、山茱萸2‑10份、山药5‑15份、茯苓5‑15份、牡丹皮2‑10份、盐泽泻2‑10份、灵芝2‑10份、炒楮实子2‑10份和石菖蒲2‑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滋养肾肝,养阴生津,清肝明目,行气利水,用于青光眼所致的视物模糊、眼胀疼痛、目涩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青光眼是一种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也是全球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到2040年,预计全球青光眼患者将增至1.118亿,亚洲地区青光眼患者占全球比例为60%,而中国是全球青光眼最多的国家,全球有1/6的青光眼患者分布在中国,预计2050年将有310万人失明。

2、目前西医治疗青光眼主要聚焦于降低眼压以保留患者现有的视功能,但即使通过多种方式让患者的眼压得以控制,仍有部分患者的视功能进一步恶化。国外研究证实长期单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仍会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视力持续性下降,故单纯控制眼压并非完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青光眼患者有迫切的视功能康复需求,视神经损害的防治研究也成为了近年来青光眼治疗研究的热点。西医的干细胞治疗虽有望成为青光眼视功能康复的手段,但仍无证据充分、有确定疗效的临床研究报道,且干细胞移植治疗青光眼还存在操作安全性、致瘤性及免疫排斥等问题尚未解决。故目前西医治疗只能将眼压降低,在逆转已损害的视神经结构、恢复视功能方面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传统医学中医在面对像青光眼这样的慢性疾病时,以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优势,提供了一条青光眼慢病综合调理和视功能康复的道路。

3、由于青光眼主要的病理基础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退行性改变及凋亡,故当前青光眼治疗的重点为保护rgcs。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在保护视rgcs方面有许多新进展。近年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视功能保护作用,其独特优势在于对各类致盲性眼病能够进行多通路、多靶点的整体性干预。研究发现中药能保护rgcs,提高青光眼患者视力和视野,并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以控制视神经萎缩,改善人体微循环;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活血化瘀;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保护视神经。另外还有研究发现雌激素具有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的作用,同时认为一些具有滋补肾阴功效的中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雌激素,对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与中医对青光眼病因病机的认识是高度契合的。

4、中医认为青光眼属于“五风内障”的范畴,而青光眼视功能损害属于“青盲”范畴。《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云:“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观之,瞳神内并无别样色气,俨然与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证,若有何气色,即是内障,非青盲也”。青盲即为西医的视神经萎缩,也是青光眼的最终病理表现。现代著名眼科医家陈达夫教授在《六经法要》中提出将伤寒论的六经与眼科结合,认为视网膜归属足厥阴肝经,而瞳神为水轮,内应于肾,肝肾同源,乙癸同源,故该病与肝肾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上多由风、火、痰、郁、虚等因素导致气血失和,气滞血瘀,引起目中玄府闭塞,房水积滞,病久则肝肾两虚,水不涵木,神光衰微而成“青盲”。由此可见肝肾亏虚、脉络瘀滞贯穿青光眼病理改变全过程,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主要病机,故滋养肝肾、活血化瘀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基本的治疗原则。

5、而目前市面上能明确治疗青光眼的中成药极少,无法给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滋养肾肝,养阴生津,清肝明目,行气利水,用于青光眼所致的视物模糊、眼胀疼痛、目涩不适。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5-15份、菊花2-10份、生地黄5-15份、山茱萸2-10份、山药5-15份、茯苓5-15份、牡丹皮2-10份、盐泽泻2-10份、灵芝2-10份、炒楮实子2-10份和石菖蒲2-10份。

3、进一步,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8-12份、菊花4-8份、生地黄8-12份、山茱萸4-8份、山药8-12份、茯苓8-12份、牡丹皮4-8份、盐泽泻4-8份、灵芝4-8份、炒楮实子4-8份和石菖蒲4-8份。

4、进一步,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10份、菊花6份、生地黄10份、山茱萸6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牡丹皮6份、盐泽泻6份、灵芝6份、炒楮实子6份和石菖蒲6份。

5、上述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传统中药制法制备为口服剂型。

6、进一步,剂型为片剂、颗粒剂、汤剂、胶囊剂或丸剂。

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滋养肾肝,养阴生津,清肝明目,行气利水,用于青光眼所致的视物模糊、眼胀疼痛、目涩不适,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更多的中医治疗选择。本方配伍更精简,仅11味药,减少了致敏风险和胃肠负担,功效上不仅更有针对性地滋补肝肾、清肝明目,还加强了行气利水之功,进一步帮助青光眼患者降低眼压。

9、2、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中,地黄是君药,主要功能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补益肝肾、固涩精气;泽泻、牡丹皮、茯苓则利湿泄浊、调和药性;枸杞子和菊花则主要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另外配伍石菖蒲行气利水、降眼压;楮实子清肝明目,补肾利水,配合石菖蒲以强化利水、降眼压;最后配伍灵芝以补气安神,缓解青光眼患者的焦虑、失眠症状,还可增强整体补益之功。整个组方针对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具有用药精简、配伍协同的特点。

10、3、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选择生地黄而非熟地黄,生地黄同样具有熟地黄的滋养肝肾阴之功,且不滋腻困脾,不会因质地滋腻而损伤肠胃。含有灵芝,可补气安神,缓解青光眼患者的焦虑、失眠症状,同时灵芝味甘性平,可增强整体补益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灵芝中的多糖、多肽等成分能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抗自由基作用,从而延缓衰老。灵芝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促进肝脏代谢药物和毒物,减轻肝损伤,保护肝功能。灵芝抑制亢进的免疫水平,防止过敏反应。还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适用于合并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血压与眼压具有正相关性)。含有石菖蒲,可加强行气利水之功,通过利水行气,以降低眼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5-15份、菊花2-10份、生地黄5-15份、山茱萸2-10份、山药5-15份、茯苓5-15份、牡丹皮2-10份、盐泽泻2-10份、灵芝2-10份、炒楮实子2-10份和石菖蒲2-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8-12份、菊花4-8份、生地黄8-12份、山茱萸4-8份、山药8-12份、茯苓8-12份、牡丹皮4-8份、盐泽泻4-8份、灵芝4-8份、炒楮实子4-8份和石菖蒲4-8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10份、菊花6份、生地黄10份、山茱萸6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牡丹皮6份、盐泽泻6份、灵芝6份、炒楮实子6份和石菖蒲6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传统中药制法制备为口服剂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片剂、颗粒剂、汤剂、胶囊剂或丸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5-15份、菊花2-10份、生地黄5-15份、山茱萸2-10份、山药5-15份、茯苓5-15份、牡丹皮2-10份、盐泽泻2-10份、灵芝2-10份、炒楮实子2-10份和石菖蒲2-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治疗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枸杞子8-12份、菊花4-8份、生地黄8-12份、山茱萸4-8份、山药8-12份、茯苓8-12份、牡丹皮4-8份、盐泽泻4-8份、灵芝4-8份、炒楮实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流芝廖品正何宇刘耀李萍唐潇余萍王素贞舒静范罕英荆琳辛梅施崇精胡白玉吴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