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179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滚柱导轨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包括滑轨、滑座、两个润滑结构、喷气结构与两个供气结构;其中,滑座滑动装配在滑轨上,滑座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开槽、一个第二开槽与两个第三开槽,两个第三开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两个抽气槽;其中,两个润滑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开槽内;其中,喷气结构设置在第二开槽内,且喷气结构位于两个润滑结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滑座上设置的两个润滑结构,实现了滑座与滑轨在移动过程中的自动润滑,显著减少了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了滑轨和滑座的使用寿命,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维护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滚柱导轨,尤其涉及一种滚柱直线导轨


技术介绍

1、滚柱直线导轨是一种高精密的传动部件,在重型机床和精密仪器行业里使用率很高,是专门为机床和工业机械手所研制的,它主要由滑块、导轨、滚柱、返向器四部分组成,滚柱直线导轨的滚柱支承的轴向导向分为不同的精度等级,并且具有极高的承载能力和较高的刚度。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11718977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精密滚柱直线导轨,包括导轨以及滑块组件,滑块组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滑块组件与导轨之间形成有循环走道,循环走道内设有滚柱;其中,循环走道靠近导轨的位置设有防脱机构,以防止滚柱脱落,上述方案通过在走道的上下两端都留有防脱机构的方式,提高滚柱在滑块组件内的稳定性,提高滑块组件安装的便捷性和直线导轨运行的流畅性,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以下不足:

3、上述方案提出的滚柱导轨不具有自润滑的功能,工作人员需要定期从导轨上拆下滑座,这一步骤不仅繁琐耗时,增加了维护的工作量,还可能因为频繁的拆装对导轨和滑座的精度造成影响,长期以往可能导致设备整体性能的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对滑座中的滚柱进行润滑处理这一环节,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细心程度,以确保润滑的均匀性和充分性,一旦润滑不当,不仅会加速滚柱和导轨的磨损,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运行噪音增大、运动不平稳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4、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滚柱直线导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滚柱直线导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包括滑轨、滑座、两个润滑结构、喷气结构与两个供气结构;

4、其中,所述滑座滑动装配在滑轨上,所述滑座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开槽、一个第二开槽与两个第三开槽,两个所述第三开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两个抽气槽;

5、其中,两个所述润滑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开槽内;

6、其中,所述喷气结构设置在第二开槽内,且喷气结构位于两个润滑结构之间;

7、其中,两个所述供气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开槽内。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活动座、自润滑块与若干增压弹簧,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第一开槽内,所述活动座的侧面与第一开槽的槽壁之间相互贴合,所述自润滑块置于活动座内部,每个所述增压弹簧的一端均与第一开槽的槽底相连接,每个所述增压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活动座相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润滑块的形状与活动座相适配,所述自润滑块采用石墨材料制成。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气结构包括喷气管与若干喷气孔,所述喷气管固定在第二开槽内,若干所述喷气孔均开设在喷气管上,若干所述喷气孔分为两排,且两排所述喷气孔的数量相同,两排所述喷气孔分别朝向两个自润滑块的方向设置。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气结构包括第一转轴、驱动轮、第二转轴、吸气件、传动齿轮组、进气口与导气管,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三开槽内,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抽气槽内,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驱动轮的部分延伸至第三开槽的外部,所述吸气件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上,且吸气件置于抽气槽的内部,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滑座的侧面,所述进气口与抽气槽之间相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抽气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喷气管相连通。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气件包括套筒与若干轴流叶片,所述套筒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每个所述轴流叶片均固定在套筒上,若干所述轴流叶片呈周向阵列分布。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两侧均设置有粉尘收集结构,每个所述粉尘收集结构均由收集件与下压件构成;

14、其中,所述收集件包括收集盒、转动盖板与两个弧形弹片,所述收集盒设置在滑轨的侧面,所述收集盒的顶部为敞开状,所述转动盖板转动安装在收集盒的顶部位置,两个所述弧形弹片分别固定在收集盒内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弧形弹片均抵住转动盖板。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压件包括固定架、通口与压杆,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收集盒的端头位置,所述通口开设在固定架上,所述压杆滑动设置在通口内,所述压杆的底端正对转动盖板设置,所述压杆的顶端位于滑座的移动路径上。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杆的顶端导有圆角。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盒可拆卸的设置在滑轨的侧面。

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滑座上设置的两个润滑结构,实现了滑座与滑轨在移动过程中的自动润滑,自润滑块采用石墨材料制成,在与滑轨摩擦过程中持续产生碳粉,这些碳粉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物膜,有效覆盖了润滑表面,显著减少了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了滑轨和滑座的使用寿命,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维护的需求,这种自动润滑机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因手动润滑不当可能引发的故障风险。

20、2、通过引入喷气结构与供气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滑轨与滑座之间的润滑效果,喷气结构与供气结构的持续运转,使得喷气管上的若干喷气孔能够不断喷出气流,这些气流有效地将两个自润滑块摩擦产生的碳粉向滑座的两侧吹动,这一设计确保了碳粉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滑轨与滑座之间,避免了碳粉在某些区域的过度堆积或缺失,从而提高了润滑的均匀性和效果,其次,碳粉被气流吹动后,能够落在滑座上的若干滚珠表面,有效减少了滚珠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了滚珠的运转效率和寿命。

21、3、供气结构通过驱动轮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第一转轴的转动,进而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二转轴及其上的吸气件转动,这一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滑座移动过程中的动力,无需外接气源,降低了设备的能耗和成本。

22、4、粉尘收集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碳粉沿滑轨表面下落并可能四处飞散的问题,通过转动盖板的设计,当滑座未对压杆进行挤压时,转动盖板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完全遮挡住收集盒的顶端开口,从而阻止了碳粉的散落和飞散,保持了工作环境的清洁,当滑座移动至收集盒的端头位置并对压杆进行挤压时,压杆向下移动并向转动盖板施加压力,使转动盖板发生转动并处于倾斜状态,此时,堆积在转动盖板上的碳粉会沿着倾斜的转动盖板顺利滑入收集盒内部,实现了碳粉的自动收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滑座(2)、两个润滑结构、喷气结构与两个供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活动座(31)、自润滑块(32)与若干增压弹簧(33),所述活动座(31)滑动设置在第一开槽(201)内,所述活动座(31)的侧面与第一开槽(201)的槽壁之间相互贴合,所述自润滑块(32)置于活动座(31)内部,每个所述增压弹簧(33)的一端均与第一开槽(201)的槽底相连接,每个所述增压弹簧(33)的另一端均与活动座(3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块(32)的形状与活动座(31)相适配,所述自润滑块(32)采用石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结构包括喷气管(41)与若干喷气孔(42),所述喷气管(41)固定在第二开槽(202)内,若干所述喷气孔(42)均开设在喷气管(41)上,若干所述喷气孔(42)分为两排,且两排所述喷气孔(42)的数量相同,两排所述喷气孔(42)分别朝向两个自润滑块(32)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结构包括第一转轴(51)、驱动轮(52)、第二转轴(53)、吸气件(54)、传动齿轮组(55)、进气口(56)与导气管(57),所述第一转轴(51)转动安装在第三开槽(203)内,所述第二转轴(53)转动安装在抽气槽(204)内,所述第一转轴(51)与第二转轴(53)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5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52)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且驱动轮(52)的部分延伸至第三开槽(203)的外部,所述吸气件(54)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53)上,且吸气件(54)置于抽气槽(204)的内部,所述进气口(56)开设在滑座(2)的侧面,所述进气口(56)与抽气槽(204)之间相连通,所述导气管(57)的一端与抽气槽(204)相连通,另一端与喷气管(4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件(54)包括套筒与若干轴流叶片,所述套筒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53)上,每个所述轴流叶片均固定在套筒上,若干所述轴流叶片呈周向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的两侧均设置有粉尘收集结构,每个所述粉尘收集结构均由收集件与下压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件包括固定架(71)、通口(72)与压杆(73),所述固定架(71)固定在收集盒(61)的端头位置,所述通口(72)开设在固定架(71)上,所述压杆(73)滑动设置在通口(72)内,所述压杆(73)的底端正对转动盖板(62)设置,所述压杆(73)的顶端位于滑座(2)的移动路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73)的顶端导有圆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61)可拆卸的设置在滑轨(1)的侧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滑座(2)、两个润滑结构、喷气结构与两个供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活动座(31)、自润滑块(32)与若干增压弹簧(33),所述活动座(31)滑动设置在第一开槽(201)内,所述活动座(31)的侧面与第一开槽(201)的槽壁之间相互贴合,所述自润滑块(32)置于活动座(31)内部,每个所述增压弹簧(33)的一端均与第一开槽(201)的槽底相连接,每个所述增压弹簧(33)的另一端均与活动座(3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块(32)的形状与活动座(31)相适配,所述自润滑块(32)采用石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结构包括喷气管(41)与若干喷气孔(42),所述喷气管(41)固定在第二开槽(202)内,若干所述喷气孔(42)均开设在喷气管(41)上,若干所述喷气孔(42)分为两排,且两排所述喷气孔(42)的数量相同,两排所述喷气孔(42)分别朝向两个自润滑块(32)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柱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结构包括第一转轴(51)、驱动轮(52)、第二转轴(53)、吸气件(54)、传动齿轮组(55)、进气口(56)与导气管(57),所述第一转轴(51)转动安装在第三开槽(203)内,所述第二转轴(53)转动安装在抽气槽(204)内,所述第一转轴(51)与第二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明余旭培魏巧斌江伟华范伟剑谢王波刘飞江东军徐达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得利亚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