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木混合框架,尤其涉及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配抗震框架。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多,这些结构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抗震框架能够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预制装配式建筑因其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等优点,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使得装配抗震框架成为一种可行的建筑结构形式,而钢木混合结构是一种创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它结合了钢结构的强度和木结构的环保性的特点。
2、钢木混合结构装配抗震框架的施工过程是将预制钢木混合结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借助起重设备将构件吊装至指定位置,利用高强螺栓、楔形槽梁接头等连接件将钢木结构构件组装,完成钢木混合结构装配后,展开楼板、墙体与屋顶施工。
3、然而,某些抗震框架的组装过程需大量预制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且不利于快速组装,此外,部分抗震框架仅能单独对横板进行组装,而不能在组装横板的同时进行竖板组装,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为此提出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
...【技术保护点】
1.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配抗震框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前后两端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块(2),六个所述固定块(2)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管一(3),所述钢管一(3)的顶端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底侧所述连接组件的底端与同侧钢管一(3)螺纹连接,纵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均螺纹连接有竖排组件,横向所述连接组件的相对一端均卡合连接有横排组件,前后左右四个所述横排组件之间设置有横连接板(24),所述横连接板(24)与横排组件通过螺栓(23)固定,两个所述竖排组件和与其相对一侧的上下两个横排之间均设置有竖连接板(21),所述竖连接板(21)与横排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配抗震框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前后两端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块(2),六个所述固定块(2)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钢管一(3),所述钢管一(3)的顶端均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底侧所述连接组件的底端与同侧钢管一(3)螺纹连接,纵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均螺纹连接有竖排组件,横向所述连接组件的相对一端均卡合连接有横排组件,前后左右四个所述横排组件之间设置有横连接板(24),所述横连接板(24)与横排组件通过螺栓(23)固定,两个所述竖排组件和与其相对一侧的上下两个横排之间均设置有竖连接板(21),所述竖连接板(21)与横排组件、竖排组件均通过螺栓(2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配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盒(4),所述连接盒(4)的中部开设有通槽一(7),所述连接盒(4)的上下两端于通槽一(7)的外端均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块(8),所述连接盒(4)的前后左右四端均开设有卡槽(5),所述连接盒(4)的顶端于卡槽(5)的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配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排组件包括木竖柱(9),所述木竖柱(9)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连接有竖连接块(11),所述竖连接块(11)的外侧均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一(12),所述木竖柱(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钢管(10),所述外螺纹钢管(10)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木竖柱(9)的上下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木混合结构快速装配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钢管(10)的上下两端外侧分别与相邻的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梅,刘嘉琪,陈涛,彭胜男,刘荣桂,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