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架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045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底板、立柱、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放线组件和导线轮;若干根立柱分别竖向安装在底板上,第一竖杆插接在位于底板一侧的其中一根立柱上,一对第二竖杆插接在位于底板另一侧的相邻两根立柱上;放线组件设置在第一竖杆上,盘状的电缆线匹配架设在放线组件上;导线轮可转动式安装在一对第二竖杆之间,一对导线轮间隔设置,且一对导线轮之间形成导线间隙,使电缆线贯穿导线间隙。本技术涉及电缆收纳设备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盘状电缆线尺寸适应性差、无法快速拆装和放线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收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架设装置


技术介绍

1、机电设备通过电缆线外接其他设备和电源,在建筑施工等项目中,机电设备的电缆线直径较粗、长度较长,需要通过专用的支架架设,以保证电缆线的使用安全性。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6997058u公开了一种烟包输送机电源线收纳装置,电源线可卷绕收纳在转轴上,便于电源线的收纳。

2、但对于较长的盘状电缆线,其本身卷绕呈盘状结构,且不同电缆线的盘状结构内径各不相同,转轴无法有效支撑不同盘内径的电缆线;同时,两侧的挡圈会影响盘状电缆线在转轴上的安装,放线时电缆线的运动路径也不稳定,给电缆线的使用造成了不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盘状电缆线尺寸适应性差、无法快速拆装和放线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架设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盘状电缆线尺寸适应性差、无法快速拆装和放线不稳定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底板、立柱、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立柱(2)、第一竖杆(3)、第二竖杆(301)、放线组件(5)和导线轮(6);若干根立柱(2)分别竖向安装在底板(1)上,第一竖杆(3)插接在位于底板(1)一侧的其中一根立柱(2)上,一对第二竖杆(301)插接在位于底板(1)另一侧的相邻两根立柱(2)上;放线组件(5)设置在第一竖杆(3)上,盘状的电缆线匹配架设在放线组件(5)上;导线轮(6)可转动式安装在一对第二竖杆(301)之间,一对导线轮(6)间隔设置,且一对导线轮(6)之间形成导线间隙,使电缆线贯穿导线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线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立柱(2)、第一竖杆(3)、第二竖杆(301)、放线组件(5)和导线轮(6);若干根立柱(2)分别竖向安装在底板(1)上,第一竖杆(3)插接在位于底板(1)一侧的其中一根立柱(2)上,一对第二竖杆(301)插接在位于底板(1)另一侧的相邻两根立柱(2)上;放线组件(5)设置在第一竖杆(3)上,盘状的电缆线匹配架设在放线组件(5)上;导线轮(6)可转动式安装在一对第二竖杆(301)之间,一对导线轮(6)间隔设置,且一对导线轮(6)之间形成导线间隙,使电缆线贯穿导线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线组件(5)包括防护壳(501)、驱动机构、驱动块(506)和内撑杆(507);防护壳(501)的一个面通过安装板(4)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竖杆(3)上,防护壳(501)的另一个面上形成有若干条长条状的滑槽(505);驱动机构设置在防护壳(501)内,若干根内撑杆(507)的一端分别贯穿若干条滑槽(505)并通过驱动块(506)活动连接在驱动机构上,若干根内撑杆(507)的另一端延伸至防护壳(501)的外侧,使盘状的电缆线匹配架设在若干根内撑杆(50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盘(502)、小伞齿轮(503)和驱动轴(504);齿轮盘(502)可转动式设置在防护壳(501)内,齿轮盘(502)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盘状啮齿;小伞齿轮(503)设置在防护壳(501)内并与齿轮盘(502)的盘状啮齿啮合传动连接,驱动轴(504)的一端与小伞齿轮(503)同轴连接,驱动轴(504)的另一端向上贯穿防护壳(501)并设有转动旋钮,驱动轴(504)的中部与防护壳(501)可转动式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强牛桂晗孙雪东李旋孟飞阳王公龙李凯朋王铎熊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