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020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地铁照明技术领域,包括:根据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乘客流量数据计算得到光照需求数据;对原始灯具布置方案、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和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模拟得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对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根据光学特性数据和乘客流量数据调整得到反射区域的光照调整数据;根据光照调整数据、光照强度叠加矩阵和光照需求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根据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得到实时控制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各区域的光照需求和实际光照分布进行动态分析,解决了由于复杂建筑结构导致的光线不均匀、局部过亮或过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照明,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当前,随着地铁系统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的照明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还越来越多地受到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现代地铁车站在内部设计上常常融入了复杂的曲线、折线等独特的建筑元素,结合了玻璃、金属、墙面等不同材质的装饰材料,这些设计为车站提供了独特的风格化外观。然而,这种复杂的建筑结构给照明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照明系统通常依赖于固定的灯具布置和简单的照明控制方式,无法适应这些复杂几何结构下光线的传播、反射和吸收特性。此外,不同功能区域(如候车区、通道、进出口等)的照明需求存在显著差异,而现有技术中往往缺乏针对区域间光照干扰的处理机制,导致照明效果不均匀或局部过亮、过暗的现象。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增加灯具的数量或调整灯具的角度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这种方法不仅难以实现精细化控制,还可能增加能耗,无法有效解决现代地铁车站中复杂建筑设计带来的照明难题。

2、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现亟需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以满足地铁车站风格化设计下的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包括:

3、获取地铁车站的三维建筑模型数据、车站内各类建筑材料的光学特性数据、原始灯具布置方案、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不同时段的乘客流量数据;

4、根据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处理,计算得到各区域的光照需求数据;

5、使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算法对所述原始灯具布置方案、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模拟处理,通过模拟灯具的光照传播、反射和吸收情况,得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

6、基于预设的加权光线叠加模型对所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多个光源在同一区域的叠加效应得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

7、根据所述光学特性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模拟乘客在不同时段和不同位置的视线角度得到视线追踪数据,并基于视线追踪数据对反射区域的灯具亮度进行量化调整得到反射区域的光照调整数据;

8、根据所述光照调整数据、所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处理,评估车站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光线相互干扰和传导路径得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

9、根据所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结合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动态优化各区域的灯具亮度和照明时序得到实时控制策略。

10、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系统,包括:

1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铁车站的三维建筑模型数据、车站内各类建筑材料的光学特性数据、原始灯具布置方案、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不同时段的乘客流量数据;

12、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处理,计算得到各区域的光照需求数据;

13、模拟模块,使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算法对所述原始灯具布置方案、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模拟处理,通过模拟灯具的光照传播、反射和吸收情况,得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

14、处理模块,基于预设的加权光线叠加模型对所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多个光源在同一区域的叠加效应得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

15、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学特性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模拟乘客在不同时段和不同位置的视线角度得到视线追踪数据,并基于视线追踪数据对反射区域的灯具亮度进行量化调整得到反射区域的光照调整数据;

16、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照调整数据、所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处理,评估车站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光线相互干扰和传导路径得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

17、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结合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动态优化各区域的灯具亮度和照明时序得到实时控制策略。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9、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各区域的光照需求和实际光照分布进行动态分析,解决了由于复杂建筑结构导致的光线不均匀、局部过亮或过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加权光线叠加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法,准确计算并优化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光线相互干扰和传导路径,避免了区域间光照影响的叠加效应,从而保证了各功能区的独立光照需求。

20、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处理,计算得到各区域的光照需求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算法对所述原始灯具布置方案、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模拟处理,通过模拟灯具的光照传播、反射和吸收情况,得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加权光线叠加模型对所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多个光源在同一区域的叠加效应得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光学特性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模拟乘客在不同时段和不同位置的视线角度得到视线追踪数据,并基于视线追踪数据对反射区域的灯具亮度进行量化调整得到反射区域的光照调整数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光照调整数据、所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处理,评估车站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光线相互干扰和传导路径得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区域光学互影响矩阵,结合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动态优化各区域的灯具亮度和照明时序得到实时控制策略,包括:

8.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模块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所述功能区域划分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处理,计算得到各区域的光照需求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算法对所述原始灯具布置方案、所述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和所述光照需求数据进行模拟处理,通过模拟灯具的光照传播、反射和吸收情况,得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加权光线叠加模型对所述初始光照强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多个光源在同一区域的叠加效应得到光照强度叠加矩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分区照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光学特性数据和所述乘客流量数据,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正平张洋洋卢贺韩昭刘增强訾光磊曹伟光徐铭刘宪永郁振涛王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