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5880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7
本技术属于过滤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包括外壳和分隔筒,所述分隔筒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分隔筒同心设置,若干所述分隔筒的底端均与外壳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筒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筒之间为过滤层安装部,若干所述过滤层安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鹅卵石层、砾石层、活性炭层和生物膜层。本技术,鹅卵石层、砾石层、活性炭层和生物膜层均呈圆筒形设置,其过滤面积为筒形的侧边面积,相对与传统直立式过滤器的过滤面积为圆筒的横截面,过滤面积更大,提高过滤效率,更换滤料使将封堵部件取下,滤料即可从分隔筒侧壁底部的槽排出,便于更换滤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过滤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1、废水通过带孔隙的过滤介质或设施,大于孔隙尺寸的悬浮物被截留,使废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过滤介质或设施有格栅、筛网、砂、滤布、微孔管等多种,经过过滤的废水,可以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排放标准,排放后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通常使用的废水过滤系统采用立式结构,滤料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过滤时,废水从上向下流动,经过不同滤层时被过滤,起到过滤的效果,此种过滤装置,其滤料的过滤面积为滤筒的横截面,过滤面积较小,而且滤料从上到下堆积不便于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它的过滤面积更大,提高过滤效率,而且便于更换滤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包括外壳和分隔筒,所述分隔筒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分隔筒同心设置,若干所述分隔筒的底端均与外壳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筒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包括外壳(1)和分隔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筒(2)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分隔筒(2)同心设置,若干所述分隔筒(2)的底端均与外壳(1)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筒(2)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21),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筒(2)之间为过滤层安装部(3),若干所述过滤层安装部(3)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鹅卵石层(31)、砾石层(32)、活性炭层(33)和生物膜层(34),最外层的所述分隔筒(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为出水部(4),所述外壳(1)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封堵部件(5),所述封堵部件(5)的一端依次贯穿若干所述分隔筒(2),所述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包括外壳(1)和分隔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筒(2)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分隔筒(2)同心设置,若干所述分隔筒(2)的底端均与外壳(1)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筒(2)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水孔(21),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筒(2)之间为过滤层安装部(3),若干所述过滤层安装部(3)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鹅卵石层(31)、砾石层(32)、活性炭层(33)和生物膜层(34),最外层的所述分隔筒(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为出水部(4),所述外壳(1)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封堵部件(5),所述封堵部件(5)的一端依次贯穿若干所述分隔筒(2),所述外壳(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顶盖(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复合吸附废水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端为斜面结构,所述外壳(1)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与封堵部件(5)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外壳(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t形板(11),所述t形板(11)与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琴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峰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