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5839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5
本技术涉及一种辊压系统,包括:第一拉伸装置,包括第一压延机构及拉伸机构,拉伸机构位于第一压延机构的下游;第一压延机构包括第一压延辊及第一压延轮,第一压延轮与第一压延辊之间形成供极片通过的第一压延间隙,且两者配合用于压延极片的极耳区;极片经第一压延机构压延后至拉伸机构进行拉伸;辊压装置,设于第一拉伸装置的下游;极片经拉伸机构拉伸后进入辊压装置进行辊压。极耳区和涂覆区分别得到了延展,减少了极片在辊压工艺中极耳区与涂覆区的延展的差异性,减小了极片内部的应力,减少了褶皱,降低了极片断带的风险。拉伸机构不再需要贴铁氟龙,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系统


技术介绍

1、在锂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极片的制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极片制造过程中,涂布工艺完成后,需要进行辊压工艺,以将涂布后的极片压实,使得极片达到合适的密度和厚度。其中,辊压工艺一般包括拉伸工序与辊压工序,极片在拉伸工序拉伸延展后,进入辊压工序进行辊压,最终得到合适的极片密度和极片厚度。

2、但是,极片包括涂覆区和极耳区,极耳区与涂覆区存在厚度差。在极片进行拉伸和辊压的过程中,涂覆区会贴合轧辊,而极耳区处于悬浮的状态。如此,使得涂覆区在拉伸或辊压后产生较大程度的延展,而极耳区的延展程度较小。因此,涂覆区与极耳区由于延展程度不同,内部存在应力而导致褶皱,容易导致极片断带现象的发生。

3、传统技术中,为了减小极片断带现象的发生,常在拉伸用轧辊上贴铁氟龙,铁氟龙与极片的极耳区接触,在极片的涂覆区进行拉伸的同时对极耳区进行拉伸,使得涂覆区与极耳区延展均匀。但是,贴铁氟龙费时费力;同时,贴铁氟龙拉伸极片后,极耳区延展不足,极片内仍有残余应力,极片断带现象仍易出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机构(10)还包括支撑辊(14),所述支撑辊(14)与所述第一压延辊(11)设于极片(2000)的同一侧,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延辊(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14)、所述第一压延辊(11)及所述第一压延轮(12)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5),所述第一压延轮(1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5)相连;

<p>5.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机构(10)还包括支撑辊(14),所述支撑辊(14)与所述第一压延辊(11)设于极片(2000)的同一侧,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延辊(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14)、所述第一压延辊(11)及所述第一压延轮(12)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5),所述第一压延轮(1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压延机构(30),所述第二压延机构(30)位于所述第一压延机构(10)的上游;所述第二压延机构(30)包括第二压延辊(31)及第二压延轮(32),所述第二压延轮(32)与所述第二压延辊(31)之间形成供极片(2000)通过的第二压延间隙(33),且两者配合用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