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796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2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包括下模和上模,上模和下模设有两个对称分布且间距可调的侧模,下模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座,两个第一支撑座的顶端共同设有U形板,U形板的顶端内壁设有第三电缸,第一支撑座的顶部设有第二电缸,下模的中心处设有高度可调的顶模垫板,顶模垫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顶模块进行垂直位移的第一电缸。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侧模,而后通过伺服电机和双向螺杆的配合使用而使得两个移动块带动与之对应侧模进行同步且反向移动而实现间距调整,以便减小注塑产品脱模时与下模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注塑产品脱模过程中所受到的磨损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制造设备,具体为一种底顶式的脱模组件


技术介绍

1、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建筑墙体、屋面等部位,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搅拌好的加气混凝土浆液倒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使其充满并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2、如公开号为cn216708244u的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注塑下模座,注塑下模座顶端的中部开设有成型模腔,注塑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脱模腔,成型模腔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与脱模腔内部相通的顶模通道,顶模通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模组件,脱模腔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两个限位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脱模滑杆,两个脱模滑杆之间固定设置有顶模垫板。

3、该技术采用电磁铁吸附顶模组件配合顶模弹簧推弹的方式,来快速实现对成型塑料产品的顶出脱模,响应速度快,脱模效率高,操作使用简便,更加省时省力,工作稳定可靠,不易出现卡死的现象,提高了脱模机构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实用性强,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顶模垫板带动顶模组件整体向上运动而对注塑产品进行推动,使得注塑产品的侧壁与下模座的模腔内壁之间相对移动的距离过长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包括下模(1)和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和下模(1)设有两个对称分布且间距可调的侧模(3),所述下模(1)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座(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顶端共同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5),所述U形板(5)的顶端内壁设有用于驱动上模(2)进行垂直位移的第三电缸(51),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顶部设有第二电缸(41),所述下模(1)的中心处设有高度可调的顶模垫板(12),所述顶模垫板(12)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顶模块(13)进行垂直位移的第一电缸(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包括下模(1)和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和下模(1)设有两个对称分布且间距可调的侧模(3),所述下模(1)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座(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顶端共同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5),所述u形板(5)的顶端内壁设有用于驱动上模(2)进行垂直位移的第三电缸(51),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顶部设有第二电缸(41),所述下模(1)的中心处设有高度可调的顶模垫板(12),所述顶模垫板(12)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顶模块(13)进行垂直位移的第一电缸(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块(13)位于顶模垫板(12)底端中心处,所述顶模垫板(12)底部的拐角处均设有弹簧(121),所述弹簧(121)的中心处均设有定位杆(1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顶式的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底端内壁开设有与顶模垫板(12)尺寸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佳
申请(专利权)人:会昌县正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