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液冷板,尤指一种多流道且流道横截面采用非圆形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
技术介绍
1、因应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而热管理的效率将直接影响整体动力电池于性能与稳定性的表现;目前常见者为采用液冷板来作为散热媒介。
2、最常见的液冷板为埋管式液冷板,利用圆形截面的铜管予以弯折后埋入散热金属板中,由此方式所形成的液冷板成本较低且易于量产;然而因为采用圆形的铜管,因此接触面积较小(相同节面积下,圆形为周长最短的形状),散热效果也较差,再者,因为采用单一管道,于管道末端将会有严重的压损,大幅降低散热能力,使得整体均温性较差。
3、另一种常见的方式为多流道的设置,利用散热金属板来直接形成多流道的系统,于冷却液进入后直接分流为多个流道,利用多个流道予以蜿蜒配置后,在于出口处汇集成单一流道流出,相较于前述埋管式液冷板将具有较佳的均温性以及较低的压损;然而,整体散热能力会因为受限于热源高温区的位置无法与流道配置完全匹配而大幅降低。
4、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入口流道邻近于该出口流道而可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入口次流道相互平行,该些出口次流道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入口次流道的间距大于该些出口次流道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入口次流道的间距与该些出口次流道的间距的比为1.1:1至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入口流道邻近于该出口流道而可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入口次流道相互平行,该些出口次流道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入口次流道的间距大于该些出口次流道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入口次流道的间距与该些出口次流道的间距的比为1.1:1至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构型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叶廷,张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