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768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风机,包括箱体组件,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换热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水帘组件和第一送风组件,第一送风组件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一送风组件的进风侧朝向其中至少一个水帘组件,第一送风组件的出风侧朝向第一出风口;第二换热机构,包括蒸发器和第二送风组件,蒸发器和第二送风组件均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二送风组件的进风侧朝向第二进风口,第二送风组件的出风侧朝向第二出风口,蒸发器位于第二送风组件与第二进风口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提高实现多重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风机,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机。


技术介绍

1、目前,冷风机为一种温和的降温设备,其主要是通过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的原来实现空气降温。传统的冷风机通常为只采用单一的冷却方式,如仅使用湿帘冷却或仅使用机械制冷。单一冷却方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差,冷却效果有限。现有冷风机的热交换器设计较为简单,空气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热交换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风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提高实现多重降温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冷风机,包括:

3、箱体组件,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4、第一换热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水帘组件和第一送风组件,所述第一送风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送风组件的进风侧朝向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水帘组件,所述第一送风组件的出风侧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p>

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包括间隔板和箱体本体,所述间隔板设于所述箱体本体内,所述箱体本体通过所述间隔板分隔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箱体设有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箱体设有所述第二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间隔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间隔板围合形成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包括间隔板和箱体本体,所述间隔板设于所述箱体本体内,所述箱体本体通过所述间隔板分隔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箱体设有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箱体设有所述第二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间隔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间隔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的内侧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水帘组件,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顶板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包括第一蜗壳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蜗壳内的离心风轮,所述第一蜗壳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以及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均设有引风口,所述蜗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还包括盘管组件,所述冷风机还包括供水组件和接水盘,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接水盘具有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冷却槽,所述盘管组件设于所述冷却槽内,所述盘管组件沿所述冷却槽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方,所述供水组件用于为所述至少三个水帘组件供水,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加水阀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水箱内,以使得所述水箱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加水阀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加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所述加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水帘组件的进水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以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伦宝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