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_技高网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7517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36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正极活性物质(32),包含第1复合氧化物(33)和第2复合氧化物(34)。第1复合氧化物(33)是平均粒径为0.3μm以下的一次粒子(35)凝集而成的二次粒子,第2复合氧化物(34)包含0.5μm以上的一次粒子。第1复合氧化物(33)的D50a大于第2复合氧化物(34)的D50b。第2复合氧化物(34)的平均截面积(Sb)相对于构成第1复合氧化物(33)的一次粒子(35)的平均截面积(Sa)的比率满足80≤(Sb/Sa)≤600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主要构成要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性状,对电池容量、充放电循环特性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由多个一次粒子凝集而成的二次粒子和由1个或数个(10个以下)一次粒子构成的单粒子的混合物的技术。

2、在先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63677号公报

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0216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但是,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单粒子(也称为非凝集粒子)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虽然循环特性提高,但容量大大降低。即、如专利文献1、2的技术那样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将适当的二次粒子和单粒子单纯混合而成的物质,无法充分地兼顾高容量和高耐久(循环特性)。

2、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是包含第1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第2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第1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是平均粒径为0.3μm以下的一次粒子凝集而成的二次粒子,第2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包含0.5μm以上的一次粒子,第1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50a)大于第2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50b)(d50a>d50b),构成第2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平均截面积(sb)相对于构成第1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平均截面积(sa)的比率(sb/sa)为80~600(80≤(sb/sa)≤600)。

3、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

4、通过本公开的正极活性物质,能够实现高容量且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是包含第1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第2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5.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是包含第1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第2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浩史福留大辉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