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723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凝胶微针技术领域,该微针用海藻酸钠作为主要材料,将海藻酸钠甲基化,得到甲基丙烯酰化海藻酸钠AlgMA,加入负载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中空二氧化锰纳米粒子,得到水凝胶微针填充溶液;移入PDMS微针模具中,负压真空去气泡,烘箱干燥浓缩2次,光聚合交联,形成固态的水凝胶微针针尖,加入20%PVA溶液,烘箱干燥形成微针衬底,制备方法简便高效,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适用于药物传递、皮肤护理等场景;该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在病理性瘢痕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能够在瘢痕皮肤表面进行无痛、无创的药物递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全球约有2亿人受到瘢痕困扰,其中病理性瘢痕(如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约占10%至15%。病理性瘢痕常表现为影响外观的红色结节状隆起,并伴随瘙痒和刺痛等不适感。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地区、种族、遗传、青春期或孕期激素水平、皮肤张力等因素相关,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美容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法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治疗可能复发,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可能有副作用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2、微针技术与日常使用的针和传统注射器有所不同,其具有独特的形状和尺寸,通常长度在几百微米,形状一般为圆锥或金字塔。该技术通过微细生物材料刺入皮肤或其他组织,形成微孔,从而提高药物渗透性,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目前,主要水凝胶材料包括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pmve/ma)、聚乙烯醇(pva)、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甲基丙烯酸酐滴加至海藻酸钠溶液后在0-4℃下以300-500rpm转速继续搅拌反应6-24小时;pH值检测反应的完成程度具体步骤为:MAA完全消耗后,pH值不会继续下降,反应完成时,溶液的pH值应趋于稳定,在8-9之间不再变化;取样分析反应的完成程度具体步骤为: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或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分析,观察特征峰是否出现或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分析时NMR中MAA...

【技术特征摘要】

1.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甲基丙烯酸酐滴加至海藻酸钠溶液后在0-4℃下以300-500rpm转速继续搅拌反应6-24小时;ph值检测反应的完成程度具体步骤为:maa完全消耗后,ph值不会继续下降,反应完成时,溶液的ph值应趋于稳定,在8-9之间不再变化;取样分析反应的完成程度具体步骤为: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或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分析,观察特征峰是否出现或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分析时nmr中maa特征峰c=c双键对应的信号,δ=5.5-6.5ppm显著减弱或消失;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分析时ftir中甲基丙烯酰基的c=c双键特征吸收峰~1640cm-1出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lap与去离子水的用量按质量比为lap:去离子水=2.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凤选李斌马进进吴军毛海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