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药颗粒技术

技术编号:445644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药颗粒,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苓桂术甘汤药方原料加入水中,后进行超声协同脉冲电场预处理,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进行煎煮,且收集药汽冷凝液,得到药汽冷凝液和煎煮液;将所述药汽冷凝液经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并收集挥发油,得到所述中药挥发油。针对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引入超声协同脉冲电场预处理,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与脉冲电场的电穿孔效应形成的复合场,促进了药物功效成分的溶出,提高了药物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所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活性,这一发现为苓桂术甘汤这一经典方剂开辟了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药颗粒


技术介绍

1、苓桂术甘汤,作为中医药方剂中的瑰宝,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原方精准配伍茯苓四两、桂枝与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通过精细的煎煮工艺——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后分温三服,展现出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卓越功效。该方主要针对中阳不足所致的痰饮病症,患者常表现为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咳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紧。在现代医学中,苓桂术甘汤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及梅尼埃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用途。

2、然而,传统汤剂形式虽便于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与灵活加减,却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口感不佳、携带不便,以及煎煮过程中药效成分(如挥发油)的潜在损失,这些因素往往降低了患者的接受度与治疗的便捷性。为应对这一挑战,近年来出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如cn 108653387a、cn 112294869a、cn 112263609a及cn 114632099a等专利,尝试将苓桂术甘汤转化为颗粒剂,旨在克服汤剂的固有缺陷。尽管这些努力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协同脉冲电场预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间的距离为25mm,所述脉冲电源恒电压为7V,所述脉冲周期为2ms;所述超声功率为350W。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苓桂术甘汤药方原料是由重量比为4:3:3:2的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所述苓桂术甘汤药方原料和所述水的重量比为1:(5~10)

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协同脉冲电场预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间的距离为25mm,所述脉冲电源恒电压为7v,所述脉冲周期为2ms;所述超声功率为350w。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苓桂术甘汤药方原料是由重量比为4:3:3:2的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所述苓桂术甘汤药方原料和所述水的重量比为1:(5~10)。

5.一种中药挥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挥发油是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翅吴建国胡莹莹蒋晓凤胡鑫磊李瑞煜徐慧燕李蓉彭友海陈虹静宋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