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屑机和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572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屑机和机床。排屑机包括:排屑机本体包括输送部;剪切结构包括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均可活动地设置,以运动至使第一剪切部的刃部和第二剪切部的刃部相接触的剪切位置或使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相分离的分离位置;限位件,设置在输送部上且位于剪切结构远离输送部的入口的一侧,限位件与输送部的输送面围成限位口;接触检测件的检测端设置在限位口的外缘处;接触检测件和剪切结构均与控制件相连接,以根据接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剪切结构运动至剪切位置或分离位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屑机出口在屑团过大时易被堵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屑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屑机和机床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数控机床对金属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金属切屑,切屑通常和冷却液混合一起排出机床外,再通过集屑装置和水箱对金属切屑和冷却液进行分离。

2、然而,数控机床在对金属零部件进行加工时,为了减少时间加工成本,在进行数控编程时会将刀路设定为不跳刀,导致加工铣产品零件时会出来很长的屑,长屑会在排屑机里逐渐堆积在一起,排屑机在链板传输时会使长屑形成屑团进行运输,当屑团的尺寸大于排屑机的排出口时,大屑团会将排屑机的排出口堵塞,从而造成排屑机的机械损耗,且增加了人工清理排出口的时间,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屑机和机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屑机出口在屑团过大时易被堵塞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屑机,包括:

3、排屑机本体,包括用于输送屑体的输送部;

4、剪切结构,设置在输送部上,剪切结构包括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均可活动地设置,以运动至使第一剪切部的刃部和第二剪切部的刃部相接触的剪切位置或使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相分离的分离位置;

5、限位件,设置在输送部上且位于剪切结构远离输送部的入口的一侧,限位件与输送部的输送面围成限位口;

6、接触检测件,接触检测件的检测端设置在限位口的外缘处,接触检测件用于检测限位口的外缘与屑体的接触情况;

>7、控制件,接触检测件和剪切结构均与控制件相连接,以根据接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剪切结构运动至剪切位置或分离位置。

8、进一步地,排屑机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可活动地设置,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均与驱动结构的驱动端驱动连接;

9、其中,控制件与驱动结构相连接,以根据接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结构的驱动端的活动情况。

10、进一步地,排屑机还包括:

11、联动结构,设置在剪切结构的一侧,联动结构包括滑动轨道、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均设置在滑动轨道内,第一滑动件与第一剪切部相连接,第二滑动件与第二剪切部相连接;

12、其中,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中的一个沿靠近或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13、进一步地,排屑机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可活动地设置,排屑机还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第一联动杆的一端和第二联动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件相连接,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件相连接;

14、其中,第一联动杆在第一联动杆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联动杆在第二联动杆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和/或,

15、第一联动杆的一端和第二联动杆的一端均与驱动结构的驱动端相连接。

16、进一步地,排屑机还包括:

17、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设置在滑动轨道的一端,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滑动轨道的另一端,第一缓冲件靠近第一滑动件的一侧用于与第一滑动件抵接,第二缓冲件靠近第二滑动件的一侧用于与第二滑动件抵接。

18、进一步地,输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倾斜设置,第二输送段水平设置;

19、其中,限位件和剪切结构均设置在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的连接处;第一剪切部的至少部分贴设在限位件上,第二剪切部的至少部分贴设在限位件上;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均沿限位件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20、进一步地,排屑机还包括:

21、清洁毛刷,贴设在限位件靠近剪切结构的一侧,清洁毛刷远离限位件的一侧用于与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摩擦接触。

22、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

23、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段、第二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第一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相对设置,限位口位于第一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之间;

24、其中,第一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中的一个沿靠近或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均与控制件相连接,以根据接触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的移动。

25、进一步地,排屑机还包括:

26、视觉检测装置,设置在输送部的入口的一侧,视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屑体在输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控制件与视觉检测装置相连接,以根据视觉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剪切结构的运动频率。

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床,包括:上述提供的排屑机。

2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首先能够优化对屑体的尺寸控制,限位件与输送面围成的限位口,以及设置在限位口的外缘的接触检测件,能够动态监控屑体的尺寸并及时调整剪切结构的位置。这种尺寸控制机制确保了屑体在排屑过程中的尺寸不会大于限位口的尺寸,从而避免了限位口被堵塞的情况。其次通过在排屑机本体上设置可活动的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能够自动识别并处理尺寸较大的屑体,将其切割成更小的屑体,从而避免了屑体在排屑过程中缠绕或堵塞排屑口,显著提高了排屑机的排屑效率和连续运行能力。控制件与接触检测件和剪切结构的连接,实现了屑体尺寸检测与剪切动作的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定期更换清理,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节省了人力成本。此外,限位件和剪切结构的组合设计使得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屑体,包括金属屑、塑料屑等,提高了排屑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多种加工环境和材料。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屑机出口在屑团过大时易被堵塞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驱动结构(40),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端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剪切部(21)和所述第二剪切部(22)均与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端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驱动结构(40),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端可活动地设置,所述排屑机还包括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所述第一联动杆(6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联动杆(6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52)相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5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送段(111)和第二输送段(112),所述第一输送段(11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段(112)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

10.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屑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驱动结构(40),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端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剪切部(21)和所述第二剪切部(22)均与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端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机还包括驱动结构(40),所述驱动结构(40)的驱动端可活动地设置,所述排屑机还包括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所述第一联动杆(6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联动杆(6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52)相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瑞强莫玉麟刘代伟李文广王辰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