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护角部件及窗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550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7
本技术公了一种防撞护角部件及窗扇,属于窗扇护角领域,防撞护角部件包括第一护角;第一护角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与第一横板平行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垂直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位柱插接于窗扇框体,且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表面具有结构胶层。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护角的第一竖板上设置与第一横板平行的第一定位柱,并在第一横板上设置与第一定位柱垂直的第二定位柱,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插接在窗扇框体上时,其中一个定位柱必然会对另一个位于定位孔内的定位柱的移动进行牵制,从而使得防撞护角部件不容易从窗扇的角部脱落,防撞护角部件能够有效起到防撞击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窗扇护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护角部件及窗扇


技术介绍

1、在建筑门窗当中,内开窗具有独特优点,内开窗相较于外开窗有更大的承重范围,可以取得更好的隔声隔热性能,水密气密好于推拉门窗,易清洗易维护,因此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但是,内开窗窗扇的角部存在多层尖角,内开窗向室内方向开启后,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1735418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门窗防撞护角部件,包括第一护角部和第二护角部,第一护角部和第二护角部可以贴于两层相邻的尖角处,从而可以适用具有多层尖角的门窗。虽然上述公开的门窗护角部件可以贴于窗扇表面,从而对尖角进行遮挡,但是采用贴合的方式将防撞护角部件粘贴在窗扇的角部,防撞护角部件容易脱落,起不到有效防护的作用。

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护角及窗扇,旨在解决采用贴合的方式将防撞护角部件粘贴在窗扇的角部,防撞护角部件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护角部件,包括第一护角;所述第一护角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垂直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与第一横板平行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垂直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位柱插接于窗扇框体,且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表面具有结构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护角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护角;所述第二护角包括第二竖板、第二横板、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垂直对接;所述连接部与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连接,且连接部上形成有与隔热条接触的横向接触面和竖向接触面;所述插接部设于连接部上,且插接部同时与窗扇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护角部件,包括第一护角;所述第一护角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垂直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与第一横板平行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垂直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位柱插接于窗扇框体,且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表面具有结构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护角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护角;所述第二护角包括第二竖板、第二横板、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垂直对接;所述连接部与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连接,且连接部上形成有与隔热条接触的横向接触面和竖向接触面;所述插接部设于连接部上,且插接部同时与窗扇的外框体内侧、窗扇的内框体内侧、以及隔热条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一护角与连接部的一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护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挡部,所述第一挡部与插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狭槽;所述竖向接触面上设有第二挡部,所述第二挡部与插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均用于容纳隔热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钧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派雅门窗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