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533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属于泥沙模型近底泥沙输移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在试验水槽底铺设模型沙;调节水流流量和流速,使其达到试验要求的设定值;水流经过用于减弱并消除横轴回流以及上升水流的消能集沙装置,实时记录所述消能集沙装置中落淤泥沙重量;监测水流速度、时间、正压力值以及流量参数的变化数据;对变化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并去除异常数据;计算近底泥沙单宽输沙率;该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通过在集沙槽内设置消能集沙装置,有效减弱并消除集沙槽中由于水流紊动而产生的横轴回流以及上升水流,其近底泥沙落淤率可达98%,提升10%至30%,实现了近底泥沙高效落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泥沙模型近底泥沙输移测量,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由于缺乏比较可靠、准确的现场测验仪器和测量手段,近底泥沙输沙率测量一直是水文测量难点,往往是通过测量现场沙坡运动等间接方式进行分析,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测量误差均较大。随着模型沙选择、冲淤时间比尺、水动力概化控制条件确定等一些关键技术日渐完善,定床输沙试验成为近底泥沙输沙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2、以往近底泥沙输沙率水槽试验中,由于泥沙在集沙槽中的落淤效果较差,为提高泥沙落淤率,试验过程中需要增加集沙槽的纵向长度和深度,但过长过深的集沙槽会引起试验段过流面积的增大,进而破坏试验段水流流态分布。另外,为了计算近底泥沙输沙率,需要将集沙槽中落淤泥沙进行烘干称重,其过程复杂繁琐,且在非恒定流试验中无法实现实时全过程泥沙输移变化过程的监测,面对这种情况,探究实现近底泥沙高效落淤及实时全过程泥沙输移变化过程监测的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沙的铺设厚度为3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水槽设置有用于安装消能集沙装置的集沙槽,所述消能集沙装置设置有透水消能结构或蜂窝状多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消能结构和蜂窝状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沙的铺设厚度为3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水槽设置有用于安装消能集沙装置的集沙槽,所述消能集沙装置设置有透水消能结构或蜂窝状多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消能结构和蜂窝状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大于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低干扰泥沙模型近底集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消能结构包括:主动式钩连体、四面六边体框架或正双工字形框架。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张世钊刘祺夏云峰闻云呈杜德军吴道文王浩杰张帆一夏明嫣成泽霖蒋燕华赵泽亚罗霆宇赵桢宇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