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雾化,特别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咽炎、咽喉肿痛、鼻炎、哮喘、发热、感冒、支气管、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以气体压缩机驱动的方式将液态药物雾化供患者吸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采用医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2、中国专利文献cn219462198u公开了一种针对于呼吸内科的雾化治疗装置,包括用于雾化治疗的雾化药剂瓶,以及固定安装于雾化药剂瓶内部底面中心位置处的驱动电机;所述雾化药剂瓶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雾化工作瓶,且雾化药剂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封闭盖板;还包括:所述雾化药剂瓶的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承载支架;其中,雾化工作瓶的内部上方固定安装有输出盘体,且输出盘体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输送锥盘,该针对于呼吸内科的雾化治疗装置,通过可随身携带的雾化工作瓶以及药剂供给瓶将所需的药剂输送,并将电热丝加热后的雾化药剂通过输送锥盘和输送导管输送至雾化面罩内部,进而便于患者进行雾化治疗,提升治疗的便捷性与效率,但上述专利文献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
3、上述专利文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输送锥盘和输送导管输送至雾化面罩内部,虽然可以提升治疗的便捷性与效率,但是上述装置通过电热丝加热使得药物进行雾化,对于大部分热敏感型原液进行加热会破坏原液的分子结构,使其有效成分变质,失去原有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加热雾化容易破坏其药液内部分子和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所产生的雾气会附着在面罩内表面,进而容易损失药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部固定连接有外壳二,所述输液管右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上部与外壳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机构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治疗组件,所述承载机构内表面底壁左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内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传动机构上部啮合有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一端与承载机构内表面左部转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治疗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端与承载机构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右端固定连接有面罩,所述面罩底端螺纹连接有收集瓶。
5、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外壳一,所述外壳一外表面左部与输液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外表面右端与连接管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内表面底壁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外壳一内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外壳一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所述外壳一内表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若干所述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超声波雾化器。
6、优选的,所述外壳二底端与外壳一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内表面开设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上端左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7、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底端与外壳一底壁左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支撑板一底端左部与支撑板二上端左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支撑板一底壁和支撑板二顶端的传动杆。
8、优选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左端与外壳一内表面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旋转杆右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旋转杆右端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固定板前后两端与外壳一内表面前后两侧呈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二顶端左部与输液管底端呈固定连接且输液管底端与外壳一内表面下部内腔相通,所述储液槽底端左部与输液管上端呈固定连接且输液管上端与储液槽内腔相通。
10、优选的,所述传动杆上端固定连接的齿轮一与旋转杆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的齿轮二相互啮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池与支撑板二中部通过连接块活动连接的超声波雾化器,使得该装置在对药液进行雾化时,通过高速的振动频率将药剂进行雾化,进一步的与推送机构进行配合,使得患者可通过面罩进行治疗,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面罩底端螺纹连接有收集瓶,使得该装置使用时间过长时雾化药剂会附着面罩内表面,可通过面罩内表面的导流槽流入收集瓶中,以免造成药液的损失。
13、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旋转杆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二,进而使得该装置在电机带动传动杆上端的齿轮一进行旋转的同时,齿轮二带动旋转杆进行转动,因旋转杆右端固定连接有风叶,进而使风叶进行转动,进而将超声波雾化器雾化后的雾气推送至连接管内,进而用于治疗患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包括输液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上部固定连接有外壳二(3),所述输液管(2)右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机构(1),所述承载机构(1)上部与外壳二(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机构(1)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治疗组件(4),所述承载机构(1)内表面底壁左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6),所述承载机构(1)内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电池(5),所述传动机构(6)上部啮合有推送机构(7),所述推送机构(7)一端与承载机构(1)内表面左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组件(4)包括连接管(41),所述连接管(41)左端与承载机构(1)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41)右端固定连接有面罩(42),所述面罩(42)底端螺纹连接有收集瓶(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外壳一(11),所述外壳一(11)外表面左部与输液管(2)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11)外表面右端与连接管(41)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11)内表面底壁左侧固定连接有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二(3)底端与外壳一(1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3)内表面开设有储液槽(31),所述储液槽(31)上端左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32),所述滑动板(32)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电机(61),所述电机(61)底端与外壳一(11)底壁左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空心管(63),所述空心管(63)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支撑板一(12)底端左部与支撑板二(13)上端左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贯穿于支撑板一(12)底壁和支撑板二(13)顶端的传动杆(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7)包括旋转杆(71),所述旋转杆(71)左端与外壳一(11)内表面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71)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旋转杆(71)右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板(72),所述旋转杆(71)右端固定连接有风叶(73),所述固定板(72)前后两端与外壳一(11)内表面前后两侧呈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二(13)顶端左部与输液管(2)底端呈固定连接且输液管(2)底端与外壳一(11)内表面下部内腔相通,所述储液槽(31)底端左部与输液管(2)上端呈固定连接且输液管(2)上端与储液槽(31)内腔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62)上端固定连接的齿轮一与旋转杆(71)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的齿轮二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包括输液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上部固定连接有外壳二(3),所述输液管(2)右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机构(1),所述承载机构(1)上部与外壳二(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机构(1)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治疗组件(4),所述承载机构(1)内表面底壁左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6),所述承载机构(1)内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有电池(5),所述传动机构(6)上部啮合有推送机构(7),所述推送机构(7)一端与承载机构(1)内表面左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组件(4)包括连接管(41),所述连接管(41)左端与承载机构(1)外表面右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41)右端固定连接有面罩(42),所述面罩(42)底端螺纹连接有收集瓶(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外壳一(11),所述外壳一(11)外表面左部与输液管(2)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11)外表面右端与连接管(41)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11)内表面底壁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6),所述外壳一(11)内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池(5),所述外壳一(11)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12),所述外壳一(11)内表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二(13),所述支撑板二(13)内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15),若干所述连接块(15)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超声波雾化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二(3)底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