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4333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及方法,属于金属连接技术领域,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凸模、固定设置的凹模和支撑部件,所述凹模的内侧设有凹槽,第一待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稳固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模包括运动方向相反的上凸模和下凸模,所述上凸模和所述下凸模均位于第一待连接件的内侧,且所述上凸模在运动方向的投影和所述下凸模在运动方向的投影均与第一待连接件相重叠;第二待连接件的待连接区位于所述上凸模和所述下凸模的运动路径上,支撑部件具有固定设置的支撑区,第二待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支撑区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非焊接和铆钉连接的方式,克服了焊接和铆钉连接时的缺陷,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连接,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金属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材料,对众多关键领域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并为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基础保障。如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无低温脆性、耐氯离子腐蚀和无晶间腐蚀等优异的性能,拥有“海洋金属”、“第三金属”、“现代金属”等美誉。但由于采选冶炼技术难度大,价格昂贵,钛及钛合金的应用量和应用水平受到制约。钨及钨合金具有熔点高、热稳定性高和良好的导热导电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甲材料、核工业等重要高温、高压环境。然而,钨及钨合金存在延展性差、韧脆转变温度高等不足,难以成形复杂结构件。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加工能力、抗疲劳和成本低,但钢的比重大和抗热应力能力差。

2、为此,研究人员关注异种金属的连接成形,使其在一个构件内各自发挥不同金属材料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传统加工异种金属构件的方法有焊接和铆钉连接。上述两种方式均可获得较可靠的连接效果,但焊接时因材料融化可能产生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气孔夹杂等缺陷;铆钉连接时,铆钉损伤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凸模、固定设置的凹模和支撑部件,所述凹模的内侧设有凹槽,第一待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稳固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模包括运动方向相反的上凸模和下凸模,所述上凸模和所述下凸模分别位于第一待连接件的上下两侧,且均位于第一待连接件的内侧,所述上凸模在运动方向的投影和所述下凸模在运动方向的投影均与第一待连接件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模的下表面与待连接区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下凸模的上表面与待连接区的下表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凸模、固定设置的凹模和支撑部件,所述凹模的内侧设有凹槽,第一待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稳固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模包括运动方向相反的上凸模和下凸模,所述上凸模和所述下凸模分别位于第一待连接件的上下两侧,且均位于第一待连接件的内侧,所述上凸模在运动方向的投影和所述下凸模在运动方向的投影均与第一待连接件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模的下表面与待连接区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下凸模的上表面与待连接区的下表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待连接件的待连接区设有锯齿状结构,所述锯齿状结构的长度占待连接区长度的1/2至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连接区还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待连接件中部区域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倾斜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构件塑性连接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玉婷李彦涛谭峰亮王远健陈建生汪力徐振峰周明伟秦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