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309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20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所述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框、设于所述固定框内的两个移动框、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移动框在Z方向上相向或相背位移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置于移动框内的两个夹爪在X方向上相向或相背位移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夹爪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夹爪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夹持钢管的夹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和固定框上,所述移动框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本技术大大提高了钢管固定的稳定性,能有效抵抗浇筑时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基础桩,尤其涉及一种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光伏基础桩用于固定光伏组件,能使光伏组件捕捉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现有光伏基础桩施工方法为:用螺旋钻机、潜水钻机等就地成孔,在孔内插入钢管,然后在钢管内及钢管与孔之间浇筑混凝土。钢管一般采用钢丝绳吊装插入孔内,但吊装的方式在钢管浇筑时易发生抖动,这样导致钢管倾斜,使钢管不在垂直位置上,影响基础桩的成型。

2、为了避免钢管不倾斜,一般采用固定装置,现有的固定装置为直径大于孔内径的圆环,该圆环的圆周上布设多个螺栓,多个螺栓在同一个径向面上。使用时,将圆环固定于地面上并与孔对齐,再吊装钢管穿过圆环和孔,调节圆环上的螺栓,使螺栓的末端与钢管表面接触,从而把钢管固定在中间位置。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在钢管的高度位置上不可调;(二)需要拧所有的螺栓,工作量较大;(三)只在钢管的一个径向面上设置定位,如钢管较长时,这种单层定位的方式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节、提高固定钢管稳定性的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固定框(2)、设于所述固定框(2)内的两个移动框(3)、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移动框(3)在Z方向上相向或相背位移的第一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置于移动框(3)内的两个夹爪(6)在X方向上相向或相背位移的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夹爪(6)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所述夹爪(6)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夹持钢管的夹腔(6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的一端连接于底板(1)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框(2)上,所述移动框(3)与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桩的钢管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固定框(2)、设于所述固定框(2)内的两个移动框(3)、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移动框(3)在z方向上相向或相背位移的第一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置于移动框(3)内的两个夹爪(6)在x方向上相向或相背位移的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夹爪(6)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所述夹爪(6)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夹持钢管的夹腔(6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的一端连接于底板(1)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框(2)上,所述移动框(3)与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丝杆(42)、第二板(43)和两个第一板(41),两个所述第一板(41)分别固定于固定框(2)及底板(1)上,所述第一丝杆(42)转动设于两所述第一板(41)之间,所述第一丝杆(4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板(43),两个所述第二板(43)分别与两个移动框(3)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还包括第一把手(44),所述第一丝杆(42)穿过固定框(2)上的第一板(41),并在第一丝杆(42)的穿出端上连接所述第一把手(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桩的钢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丝杆(51)、第一锥齿轮(52)、中间杆(53)和第二锥齿轮(54);所述第二丝杆(51)转动设于所述移动框(3)内,且所述第二丝杆(51)的一端穿出移动框(3),并在第二丝杆(51)的穿出端上连接第一锥齿轮(52),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彪赵龙舒力波张朝艺刘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