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及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265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及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涉及地下储气技术领域,排水结构设置在储气腔内衬的外壁上,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衬外壁的水平集水通道,水平集水通道上有第一集水口,水从第一集水口流进水平集水通道;与水平集水通道交叉布置并相互连通的环向集水通道;环向集水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引水管系,引水管系的另一端通过抽水装置将水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地下储气库的内衬的外水压力大及金属材质的内衬容易锈蚀的问题,能及时排出地下渗水,具有长时间安全连续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设置有上述排水结构的地下储气库能长时间安全连续稳定运行,使得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能够实现大规模、长时储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储能,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及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技术介绍

1、压气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在电网负荷低谷期,用低谷电压缩作为发电介质的气体,并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现有的主流的压气储能技术有压缩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压气储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储气技术。

2、地下储气库是储气技术中的一种。以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为例,采用地下储气方式时,储气库通常选在硬质岩石丰富的地区建造。为保证密封性和适用于频繁充放气,地下储气库通常采用内衬作为密封材料,内衬外壁与硬质岩石之间填充混凝土衬砌,内衬内为储气空间。

3、但是,硬质岩石丰富的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储气库频繁充放气会导致内衬外壁与混凝土层极易脱开,混凝土层在循环压力下产生裂隙,地下水经由混凝土层中的裂隙汇集于内衬外表面,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对内衬造成较大的外水压力。如果内衬为金属材料,地下水汇集于内衬外表面还会造成内衬锈蚀,进而影响储气库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设置在储气腔内衬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集水通道包括集水区和设置有第二集水口的汇水区,所述集水区与所述汇水区首尾相接,所述汇水区位于所述内衬的上部,所述集水区位于所述内衬的下部,所述汇水区上有第二集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系包括至少一根竖向引水管,每根所述竖向引水管均与所述环向集水通道的最低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系还包括纵向引水管,所述纵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设置在储气腔内衬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集水通道包括集水区和设置有第二集水口的汇水区,所述集水区与所述汇水区首尾相接,所述汇水区位于所述内衬的上部,所述集水区位于所述内衬的下部,所述汇水区上有第二集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系包括至少一根竖向引水管,每根所述竖向引水管均与所述环向集水通道的最低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储气库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系还包括纵向引水管,所述纵向引水管与所有的所述竖向引水管均连通,并将水引入所述地下储气库的集水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雨纪律龚智卿乔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科超能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