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负压引流袋,具体为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
技术介绍
1、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袋由盖子和袋体组成,与负压引流装置配套使用,供体外收集废液用(其中负压引流装置由负压引流袋、外套瓶、连接管和金属座架组成)。由于负压引流袋在使用时,先将负压引流袋的包装拆开,随后将负压引流袋的袋体放入外套瓶中,并将盖子固定在外套瓶中,最后将引流袋的接口与连接管连接即可。
2、如现有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6417910u的专利,公开了医疗引流液一次性负压收集袋,包括袋体,袋体外壁的前端连接有刻度条;盖板,其连接在袋体的上方,盖板的外壁连接有弹性密封垫;功能孔的上方连接有密封盖;对接口,其设置在功能孔的一侧。该医疗引流液一次性负压收集袋通过设置的功能孔能够对装置内部进行抽取,也可放置药液,十分方便,设置的密封盖对其进行闭合,设置的对接口能够通过其对装置与导流机构进行对接,从而方便液体进入袋内;通过设置的弹性密封垫能够有效提高袋体与盖板之间的连接效果,提高连接性,通过设置的粘合贴进一步提高袋体与盖板之间的连接性;通过设置的刻度条能够对袋体内有多少液体进行精准的判断观察,从而方便装置的使用。
3、虽然上述专利中的引流袋通过设置的刻度条能够对袋体内有多少液体进行精准的判断观察,从而方便装置的使用,但是由于引流袋在出厂时,为了降低对空间的占用一般会进行折叠压缩包装,这就导致引流袋会处于褶皱的状态,在引流袋放入外套瓶内部,且进入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数量较少时,引流袋仍会处于褶皱状态,这就导致医护人员难以较为精准的对引流液进行读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使得引流袋读数更加方便精准。
2、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包括盖体,盖体的底部固接有袋体,所述袋体底部的周侧设有撑开环,撑开环的内壁与袋体的外壁固接,撑开环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与盖体活动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撑开环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连接环的内壁固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与限位槽相匹配。
4、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下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钩挂槽,钩挂槽等距分布,连接环的顶部固接有多个钩挂块,钩挂块与钩挂槽的位置相匹配。
5、进一步地,所述撑开环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卡槽,卡槽等距分布,盖体的底部固接有多个卡块,卡块与卡槽的位置相匹配。
6、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内壁固接有铁片,卡块的外壁固接有磁吸片。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下端的内壁固接有配重块,配重块的顶部与袋体的底部相贴合。
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该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通过撑开环将袋体的底部撑开,然后再通过撑开环和连接环的重量将袋体的侧壁撑开,使得袋体整个处于展开的状态,这样引流液进入袋体内部后会直接处于袋体底部,方便通过引流袋上的刻度精准的进行读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包括盖体(1),盖体(1)的底部固接有袋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2)底部的周侧设有撑开环(3),撑开环(3)的内壁与袋体(2)的外壁固接,撑开环(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环(4),连接环(4)与盖体(1)活动连接,所述撑开环(3)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10),连接环(4)的内壁固接有限位环(11),限位环(11)与限位槽(10)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下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钩挂槽(8),钩挂槽(8)等距分布,连接环(4)的顶部固接有多个钩挂块(9),钩挂块(9)与钩挂槽(8)的位置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环(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卡槽(6),卡槽(6)等距分布,盖体(1)的底部固接有多个卡块(7),卡块(7)与卡槽(6)的位置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6)的内壁固接有铁片(601),卡块(7)的外壁固接有磁吸片(701)。
5.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包括盖体(1),盖体(1)的底部固接有袋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2)底部的周侧设有撑开环(3),撑开环(3)的内壁与袋体(2)的外壁固接,撑开环(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环(4),连接环(4)与盖体(1)活动连接,所述撑开环(3)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10),连接环(4)的内壁固接有限位环(11),限位环(11)与限位槽(10)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读数的负压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下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钩挂槽(8),钩挂槽(8)等距分布,连接环(4)的顶部固接有多个钩挂块(9),钩挂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