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土壤修复,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部分老旧矿井的关闭,大量废弃矿坑被遗留下来;煤炭开采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已开始对废弃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再利用,例如转化为旅游景点、公园或水库,政府和企业也在投资研发新技术和方法,以更高效、低成本地进行矿坑的修复。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矿坑中进行移动,并能够对土壤进行打散,以对土壤进行更为有效修复的方法,并对矿坑中被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
2、土壤修复包括物理稳定与化学修复,前者通过土方工程措施,如填埋、整地、坡度调整等,以确保土壤的物理稳定,后者采用土壤替代、添加中和剂或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以减少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和酸性物质,总的来说,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土壤进行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或是同时进行物理修复和和化学修复。
3、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对比,如公开号为cn1127428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增强土壤修复效果的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右两侧转动设置有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轴(10),支撑轴(10)远离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轮子(11),主体(1)前后内壁共同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分布的输送轴(12),输送轴(12)上设置有对土壤进行打碎的破碎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单元(2)还包括转动设置在主体(1)前后内壁上的转动轴(23),转动轴(23)的外侧套设有长条齿轮(24),且长条齿轮(24)的齿与对应的从动条(22)相交错,传送带(21)前后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右两侧转动设置有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轴(10),支撑轴(10)远离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轮子(11),主体(1)前后内壁共同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分布的输送轴(12),输送轴(12)上设置有对土壤进行打碎的破碎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单元(2)还包括转动设置在主体(1)前后内壁上的转动轴(23),转动轴(23)的外侧套设有长条齿轮(24),且长条齿轮(24)的齿与对应的从动条(22)相交错,传送带(21)前后两端还设置有防护软板(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带(21)上还开设有数个沿其延伸段均匀分布的滤水槽(26),主体(1)前后内壁还设置有导水板(27),主体(1)下端开设有与导水板(27)下端相对应的排水槽(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前后内壁还转动设置有驱动轴(30),驱动轴(30)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土壤进行修复的修复单元(3),修复单元(3)包括设置在两个驱动轴(30)相对端的驱动板(31),前后对应的驱动板(31)的相对端均转动设置有驱动环(32),前后对应的两组驱动环(32)之间分别设置有上下分布的化学桶(33)和物理桶(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景观优化的矿坑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桶(33)和物理桶(34)外侧的单向阀(39)分别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昕玮,刘瑞杰,齐荣浩,陈珊,刘若莎,牛腾,王惠卿,韩维涛,张少雄,任锦朝,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