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365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包括料箱,料箱底部倾斜设置,料箱一侧设置有可打开的闸门;水池,位于料箱远离所述闸门的一侧,水池与料箱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多排通孔;人工降雨机构,位于所述料箱的上方。本申请在降雨、渗流、降雨和渗流耦合等条件下,实现了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实验的大尺度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全过程,即可以实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模拟及防治措施研究,此外本装置为分析大尺度滑坡起动机理、确定泥石流起动的临界条件,为灾害预报预警提供了重要指导;本申请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的降雨过程和渗流过程,包括降雨强度、降雨量、渗流量等,为滑坡、泥石流的成灾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提供了实验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及地质工程,具体涉及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


技术介绍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分布广、暴发频率高、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多由短时强降雨或长时中低强度降雨引起,在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相近区域往往成群发性,对居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由于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分布范围广,详细监测较为困难,这使得大多数科研人员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然而,目前的物理模型实验装置通常尺度较小、模型结构功能单一,难以反映真实山地灾害情况,也无法满足大尺度、多规模等山地灾害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模拟及防治措施研究,阻碍着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研究及防治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可以解决目前无法满足大尺度、多规模等山地灾害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模拟及防治措施研究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平台,用于监测大尺度山地灾害水槽实验装置的动力过程,包括:料箱,所述料箱底部倾斜设置,所述料箱一侧设置有可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降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水池一侧的供水水箱,位于所述料箱上方的多个降雨支架,每个所述降雨支架上设置有多个降雨喷头,所述供水水箱通过第一输水管道与所述喷头相连,所述供水水箱与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通过第二输水管道与所述供水水箱相连,所述供水水箱与所述第二输水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降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水池一侧的供水水箱,位于所述料箱上方的多个降雨支架,每个所述降雨支架上设置有多个降雨喷头,所述供水水箱通过第一输水管道与所述喷头相连,所述供水水箱与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通过第二输水管道与所述供水水箱相连,所述供水水箱与所述第二输水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二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还包括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位于所述料箱底部的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料箱上部四角的摄像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喷头、第一加压泵、第一阀门、第二加压泵以及第二阀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大尺度山地灾害动力学的人工降雨及渗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顶部与所述料箱铰接,所述闸门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公旦崔鹏鲁学强谢云旭赵予廷钟卫张宇李树利沈宏伟周垂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