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清辉专利>正文

灯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332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罩,包含一个底框单元、一个顶框单元,及一个装饰单元,该顶框单元是沿一轴向相反于该底框单元,该装饰单元是绕该轴向连接于该顶、底框单元之间,该装饰单元具有多数段沿该轴向延伸并绕该轴向依序排列的经线段,所述经线段分别具有一个顶端部,及一个底端部,相邻经线段的顶端部是互相固接在一起,相邻经线段的底端部是互相固接在一起,所述经线段的顶端部是绕该轴向排列于该顶框单元外围,所述经线段的底端部是绕该轴向排列于该底框单元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该装饰单元的经线段连接于该顶、底框单元之间,以产生绕线外观,并降低人工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周边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灯罩。
技术介绍
如图l、 2所示,现有一种具有绕线外观的灯罩包含一个具有一个顶 框101、 一个底框102、四支固设于该顶、底框IOI、 102之间的立杆103 的框架l、 一条沿圆周方向缠绕于该顶、底框IOI、 102之间的装饰线2, 及一块粘固于该装饰线2上并位于该框架1内的内桶层3。虽然,此种灯罩可利用该装饰线2来增加外观上的质感,但是,此 种灯罩在实际制作时,必须借由人工的方式,不断循环重复将该装饰线2 绕一小圈绑固于该顶框101上、将该装饰线2往下拉紧并绕一小圈绑固于 该底框102上,及将该装饰线2往上拉紧并绕一小圈绑固于该顶框101上 的绕线步骤,而使该装饰线2形成多数段并分成内、外双层的线段201, 因此,制造此种灯罩所需的人工成本极高,此外,该框架l并无法折收, 导致此种灯罩在收藏或运送时相当占空间。如图3所示,为现有另一种灯罩,包含一个顶框4、 一个底框5,及 一块连接于该顶、底框4、 5之间且可挠的布层6,虽然,此种灯罩可被 折收而缩小所占的材积,但是,若将上述的装饰线2缠绕绑固于该顶、底 框4、 5上,由于在折收时,互相叠靠的顶、底框4、 5并无法将该装饰线 2绷紧,因此,该装饰线2极易松掉跑位,而无法适用于此种可折收的灯 罩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绕线外观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灯罩。本技术灯罩,包含一个底框单元、 一个顶框单元,及一个装饰单元。该顶框单元是沿一轴向相反于该底框单元。该装饰单元是绕该轴向连 接于该顶、底框单元之间,该装饰单元具有多数段沿该轴向延伸并绕该轴 向依序排列的经线段,所述经线段分别具有一个顶端部,及一个底端部, 相邻经线段的顶端部是互相固接在一起,相邻经线段的底端部是互相固接 在一起,所述经线段的顶端部是绕该轴向排列于该顶框单元外围,所述经 线段的底端部是绕该轴向排列于该底框单元外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装饰单元的经线段连接于该顶、 底框单元之间,以产生绕线外观,并降低人工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具有绕线外观的灯罩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该灯罩的剖视示意图3是现有另一种可折收的灯罩的剖视示意图4是本技术灯罩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装饰单元的平面示意图7是本技术灯罩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在一非折合状态;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在该非折合状态;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在一折合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灯罩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块板片被拆开的立 体示意图11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在一 非折合状态;图12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在一折合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灯罩进行详细说明。 本技术的前述以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三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 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4、 5,为本技术的灯罩100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灯罩100包含 一个底框单元IO、 一个顶框单元20、 一个围绕单元30,及一个 装饰单元40。该底框单元10具有一个圆形框体11,及一个固设于该框体11内的灯 架12。该顶框单元20是沿一轴向X相反于该底框单元10,该顶框单元20具 有一个圆形框体21,及数支间隔地固设于该圆形体内21并朝外延伸出的挂 杆22。要说明的是,在图4、 5中是模拟所述挂杆22已经吊挂于一个灯座 (图未示)上的状态,使该围绕单元30与该装饰单元40自然垂下。该围绕单元30的顶、底端是绕该轴向X粘固于所述框体21、 11上, 而位于该顶、底框单元20、 IO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围绕单元30是一 种在该轴向X上可挠的布层。该装饰单元40是绕该轴向X连接于该顶、底框单元20、 IO之间,该 装饰单元40具有数段沿该轴向X延伸并绕该轴向X依序排列的经线段41、 数条上纬线42,及数条下纬线43。所述经线段41分别具有一个顶端部411,及一个底端部412,所述上 纬线42是绕该轴向X将所述经线段41的相邻顶端部411编织固定在一起, 所述下讳线43是绕该轴向X将所述经线段41的相邻底端部412编织固定 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该装饰单元40的经线段41是绕该轴向X围绕该围绕 单元30,所述经线段41的顶端部411是粘固于该围绕单元30顶端上,并 绕该轴向X排列于该顶框单元20的框体21外围,所述经线段41的底端部 412是粘固于该種绕单元30的底端上,并绕该轴向X排列于该底框单元10 的框体ll外围。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所述经线段41是彼此连接成一体,而形成 一条装饰线44,在实际制造时,是利用一台编织机器(图未示)将该装饰 线44连续弯折成依序排列的所述经线段41,并同步使所述上、下纬线42、43将所述经线段41的相邻顶、底端部411、 412编织固定。此外,可以理 解的是,当然所述经线段41也可为数段互相断开的线段。借此,当使用者要使用该灯罩100时,可将该顶框单元20吊挂定位, 而使该围绕单元30与该装饰单元40自然垂下,如此,该装饰单元40的经 线段41可形成高质感的连续绕线外观;相反地,当使用者要收藏或运送该 灯罩100时,可将该顶、底框单元20、 10上、下叠靠在一起,而使该围绕 单元30与该装饰单元40自然收折,如此,即可大幅縮小该灯罩100的材 积。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技术的优点归纳如下一、 本技术装饰单元40可透过该编织机器(图未示)自动编织制 造,而形成整片状并具有连续绕线外观的所述经线段41 (见图6),因此, 制造者只需将整片状的装饰单元40绕该轴向X粘固于该顶、底框单元20、 10的外围上,即可快速地完成加工制造,因此,相较于现有具有绕线外观 的灯罩,本技术可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二、 本技术装饰单元40的经线段41是分别粘固于该顶、底框单 元20、 IO的外围,而非如现有技术般采用缠绕绑固的固定方式,因此,当 该装饰单元40被收折时,所述经线段41并不会发生松掉跑位的问题,如 此,在收藏或运送本技术时,本技术即可被折收而縮小所占的材 积。参阅图7、 8、 9,为本技术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 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差异之处在于该围绕单元30是一种在该轴向X上不可挠的板片,该围绕单元30具 有四条间隔设置并沿该轴向X延伸的折痕31,及四个介于所述折痕31之间 的区块32 35。该底框单元10具有四段粘固于所述区块32 35的一个内侧面底端上 并介于所述折痕31之间的底框段13,该顶框单元20具有四段粘固于所述 区块32 35的内侧面顶端上并介于所述折痕31之间的顶框段23。该灯罩100可在一非折合状态(见图7、 8)与一折合状态(见图9) 之间变换,当在该非折合状态时,该围绕单元30的区块32 35围绕出一 个空间,当欲变换至该折合状态时,使用者可将所述区块32、 33朝所述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罩,其特征在于: 该灯罩包含: 一个底框单元; 一个顶框单元,沿一轴向相反于该底框单元;及 一个装饰单元,绕该轴向连接于该顶、底框单元之间,该装饰单元具有数段沿该轴向延伸并绕该轴向依序排列的经线段,所述经线段分 别具有一个顶端部,及一个底端部,相邻经线段的顶端部互相固接在一起,相邻经线段的底端部互相固接在一起,所述经线段的顶端部绕该轴向排列于该顶框单元外围,所述经线段的底端部绕该轴向排列于该底框单元外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辉
申请(专利权)人:陈清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