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274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40
本技术涉及红薯种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所述空腔内插设有栽种筒,且栽种筒的底端铰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锥板,所述栽种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两个锥板转动开合的驱动件;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方便栽种筒升降的弹性结构,且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开设在外壳两侧的第一移动槽、以及固定在栽种筒两侧的移动块,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底部均安装有固定块;本技术通过弹性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装置闲置时锥板的收纳,避免锥板长期裸露在外,防止锥板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方便锥板快速插进土壤中,且在装置携带过程中,能够防止锥板对栽种人员造成损伤,有利于栽种人员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红薯种植,特别是指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红薯种植中,一般采用斜插法或平插法将红薯苗插入到种植土壤中,而现有通常采用人工栽种的方式,因此,需要用到栽种装置来辅助栽种人员进行人工栽种,以实现红薯的高效种植。

2、在公告号为cn219165119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红薯育苗平插装置,通过设置转接件与夹持爪,在空心件向上位移的同时使夹持件翻转,夹持在夹持爪顶部被泥土包裹的红薯苗落入空心锥拨开的土坑中完成对红薯苗的平插,并在第二拉伸弹簧的收缩下转接件带动底部的夹持件上升与上一个夹持件贴合,并通过相同工作原理使对应的红薯苗可以完成下一次的平插,以此避免需要频繁将红薯苗放入装置内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上述装置的主体难以进行升降调节,使得空心锥长期裸露在外,不能进行收纳,容易导致空心锥受外力作用而变形,造成空心锥难以插进土壤中,且在装置携带过程中,空心锥容易对栽种人员造成损伤,不利于栽种人员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以解决现有栽种装置的主体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插设有栽种筒(3),且栽种筒(3)的底端铰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锥板(17),所述栽种筒(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两个锥板(17)转动开合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将两个锥板(17)清理的清刷结构(9),且清刷结构(9)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壁底部两侧的安装板(91),两个所述安装板(91)相向的一侧均安装有多个清刷条(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插设有栽种筒(3),且栽种筒(3)的底端铰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锥板(17),所述栽种筒(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两个锥板(17)转动开合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将两个锥板(17)清理的清刷结构(9),且清刷结构(9)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壁底部两侧的安装板(91),两个所述安装板(91)相向的一侧均安装有多个清刷条(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94),所述安装板(91)处于安装槽(94)内,且安装板(91)上螺接有两个锁紧螺杆(93),所述外壳(1)内具有与锁紧螺杆(93)相配合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增辉付壮王敏付艳
申请(专利权)人:淮滨县淮绿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