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设于桥梁检修道内的内侧架体,设于桥梁外侧的外侧架体,固定连接在外侧架体和内侧架体之间的外伸梁,设在外侧架体上的操作平台,设于内侧架体和桥梁检修道表面之间、外侧架体和桥梁栏杆底座外侧壁面之间的行走轮,以及置于内侧架体上的配重块。两处行走轮的设计,便于操作平台在桥梁上移动,也避免了操作平台整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外侧架体与桥梁护栏底座之间发生碰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桥面提前铺设轨道的问题,避免了对桥面的破坏,减少了轨道所需的材料。另外,由于多处行走轮的增设,便于整个操作平台的移动从而适应不同施工位置的需求,提升了整个操作平台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具体涉及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1、桥面亮化工程进行施工时,在灯具安装、布线等过程中需要在护栏外侧进行操作;桥面系护栏进行施工时,在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过程中也需要在护栏外侧进行操作,对大部分桥梁来说,桥下净空较大,在护栏外侧作业就属于高空作业,很容易发生危险,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风险高,存在极大危险性。
2、中国专利cn206233102u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临边作业平台。它包括架体、水平设置的外伸梁和操作平台,架体的底部设有行走轮,其底部远离临边一侧设有压重块,该架体上端与外伸梁一端固定连接,外伸梁的另一端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梁与操作平台连接,操作平台上设有落料槽,该操作平台四周设有临边防护栏。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行走轮将操作平台前后移动时,架体的底部设有行走轨,需要提前铺设轨道;轨道在安装过程中破坏了桥面,也增加了使用材料,降低了架体的灵活性;在远离临边一侧设有压重块,工人在操作平台中作业时,架体受力支点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牵引装置往前移动。</p>
...
【技术保护点】
1.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桥梁检修道内的内侧架体,设于桥梁外侧的外侧架体,固定连接在外侧架体和内侧架体之间的外伸梁,设在外侧架体上的操作平台,设于内侧架体和桥梁检修道表面之间、外侧架体和桥梁栏杆底座外侧壁面之间的行走轮,以及置于内侧架体上的配重块;所述行走轮的行进方向相同,且行走轮贴合在桥梁上;行走轮在外部力作用下,具备锁死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桥梁检修道的表面呈倾斜状态,且检修道靠近桥面中部为低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内侧架体和底座之间至少...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桥梁检修道内的内侧架体,设于桥梁外侧的外侧架体,固定连接在外侧架体和内侧架体之间的外伸梁,设在外侧架体上的操作平台,设于内侧架体和桥梁检修道表面之间、外侧架体和桥梁栏杆底座外侧壁面之间的行走轮,以及置于内侧架体上的配重块;所述行走轮的行进方向相同,且行走轮贴合在桥梁上;行走轮在外部力作用下,具备锁死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桥梁检修道的表面呈倾斜状态,且检修道靠近桥面中部为低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内侧架体和底座之间至少设有三个行走轮,在外侧架体和桥梁栏杆底座外侧壁面之间至少设置一个行走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桥梁临边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外伸梁由多根水平布设的第一根横杆组成,第一横杆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第一横杆之间平行间隔布设,且第一横杆与桥梁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横杆的高度高于桥梁护栏的高度;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程楷,徐小琴,李侃,宁卉,林章红,舒亚强,郭英琦,罗群,蔡超,徐鹏翔,张礼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