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巷道施工过程中,通常混凝土湿喷工艺对巷道进行支护,由于巷道尺寸狭小,当前巷道混凝土制备采用简单机械化进行混凝土的制备,粉尘较大,效率较低,混凝土各散料配比不均匀,无法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且很难进行大方量连续制备,因此无法实现远距离泵送和喷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混凝土制备装置在巷道内由于空间狭小,效率较低,且难以实现大方量连续制备,进而难以实现混凝土的远距离泵送和喷涂的问题,提供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及方法,通过沿巷道长度方向排布的装置进行混凝土原料的储存及混凝土制备,以实现制备好的混凝土可直接由泵送系统输送喷涂,且通过混凝土缓冲斗对制备好的混凝土进行储存与利用,进而混凝土泵送喷涂与搅拌机的混凝土制备可同时进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制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设置在巷道内,包括上料分流仓、上料皮带机、刮板机和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设置在巷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分流仓(1)、上料皮带机(2)、刮板机(3)和储料仓(4),所述上料分流仓(1)设置在上料皮带机(2)进料端上方,所述上料皮带机(2)出料端延伸至刮板机(3)进料端上方,所述刮板机(3)设置在多个储料仓(4)上方,所述刮板机(3)上设置有多个开合机构,实现不同点位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料仓(4)和水泥上料装置(9)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用于监测其内物料重量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设置在巷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分流仓(1)、上料皮带机(2)、刮板机(3)和储料仓(4),所述上料分流仓(1)设置在上料皮带机(2)进料端上方,所述上料皮带机(2)出料端延伸至刮板机(3)进料端上方,所述刮板机(3)设置在多个储料仓(4)上方,所述刮板机(3)上设置有多个开合机构,实现不同点位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料仓(4)和水泥上料装置(9)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用于监测其内物料重量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开合板(31)和手柄(32),所述刮板机(3)下端沿其输送方向开设有多个下料孔(33),所述下料孔(33)包括同心设置的多个扇形开口,所述刮板机(3)下端转动设置有多个开合板(31),所述开合板(31)与下料孔(33)一一对应,且所述开合板(31)上开设有与扇形开口相对应的穿孔,所述开合板(31)外侧固定设置有手柄(32),所述手柄(32)的外端伸出刮板机(3)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添加装置(5)包括添加支架(51)、添加剂料仓(52)、抽拉料斗(53)和控制油缸(54),所述添加支架(51)上端固定设置添加剂料仓(52),所述添加剂料仓(52)下端出料口固定设置有第一筒体(55),所述第一筒体(55)侧板与添加剂料仓(52)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一筒体(55)内滑动设置有抽拉料斗(53),所述添加支架(51)上固定设置有控制油缸(54),所述控制油缸(54)输出端固定连接抽拉料斗(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混凝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上料装置(9)包括水泥上料斗(91)、水泥上料垂直螺旋机(92)、水泥上料水平螺旋机(93)、水泥取料螺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旭,李洪国,柳跃财,李光朋,董恰,陈勇,齐俊铭,侯俊华,李冬冬,肖威,尚栋,陈奇,任学存,苏丽君,王建国,李振环,孟祥阁,李佳,殷聪,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