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120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包括基材层及设于基材层上端面上的上置棱镜层,上置棱镜层包括沿基材层Y方向上设置的若干个透光棱柱体一,透光棱柱体一的长度方向与基材层X方向一致设置;其中,沿透光棱柱体一棱顶长度边线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解干涉凹槽。采用本申请的棱镜膜具有一定的光线扩散作用,有助于减少摩尔纹干涉现象和提高视角;且在棱镜膜贴合安装时,通过解干涉凹槽的镂空结构能够消除棱镜膜与液晶屏背面的吸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棱镜膜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


技术介绍

1、棱镜膜是电视机、车载屏幕、平板等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集中光线、提升亮度等,棱镜膜是由基材层和棱镜层组成。现有技术的棱镜层是沿相同方向依次排列的长条形棱镜,长条形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棱镜膜在使用当中由于有序的棱镜结构会产生干涉现象。

2、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1825736b的专利“增强棱镜膜”,该申请由于增强棱镜膜的出光面是一种不连续的曲面结构,整个出光面由数个微出光结构组成,反映到宏观上是一种随机分布,可有效避免出射光的光干涉现象;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其第一方向延伸的数个弧形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个三角形构成的三维表面生产成型复杂且困难,工艺复杂性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不符合未来棱镜膜简单化及复合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棱镜膜结构在使用中发生干涉现象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10)及设于所述基材层(10)上端面上的上置棱镜层(20),所述上置棱镜层(20)包括沿所述基材层(10)Y方向上设置的若干个透光棱柱体一(200),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材层(10)X方向一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0)上端面上设置的上置棱镜层(20)时,相邻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之间依次并列设置,或相邻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之间具有间隙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10)及设于所述基材层(10)上端面上的上置棱镜层(20),所述上置棱镜层(20)包括沿所述基材层(10)y方向上设置的若干个透光棱柱体一(200),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材层(10)x方向一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0)上端面上设置的上置棱镜层(20)时,相邻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之间依次并列设置,或相邻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之间具有间隙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的横截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的宽b2为20-120μm,高h2为20-70μm;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上开设的解干涉凹槽(201)宽b1为5-15μm,高h1为5-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棱柱体一(200)上开设的解干涉凹槽(201)时,相邻所述解干涉凹槽(201)之间依次并列设置,或相邻所述解干涉凹槽(201)之间具有间隙距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解干涉凹槽(201)之间具有间隙距离设置时,间隙距离l为3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永珍钱保平雷达习凯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晟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