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及电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105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及电动车辆,三相高压电缆通电,三相高压电缆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第一U相屏蔽线和第一V相屏蔽线均穿设于第一磁环,进而使第一磁环吸收和抑制U相和V相电缆所产生的部分电磁干扰,同时,U相和V相的相位差120°,抵消掉U相电缆和V相电缆所产生的部分电磁干扰,以对U相电缆和V相电缆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第二屏蔽组件和第三屏蔽组件的结构和原理与第一屏蔽组件相同,因此,第二屏蔽组件可以对U相和W相电缆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第三屏蔽组件可以对V相和W相电缆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高压电缆的屏蔽层内屏蔽电流减小,提高了高压连接器屏蔽层接触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涉及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多数车企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新能源汽车主要靠电力驱动,电机控制器将动力电池提供的三相高压电通过高压电缆传输给电机。

2、在上述过程中,电机控制器的三相输出电流较大,在高压电缆上产生的电磁场较大,整车布局受限,有些场景高压电缆与低压信号线距离较近,高压电缆易干扰低压信号线,导致低压信号采集有误、对can线产生错误帧等现象会影响车上其他电子部件的正常工作,影响行车安全;另外,若屏蔽电流过大,会导致高压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簧(或屏蔽接触体)出现过高温升,从而导致高压连接器屏蔽层失效。

3、因此,亟需电磁干扰滤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及电动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机控制器的三相输出电流较大,高压电缆易干扰低压信号线,导致低压信号采集有误、对can线产生错误帧,以及屏蔽电流过大,高压电缆连接器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干扰滤除装置,用于设置于电机控制器(300)和电机(200)之间的三相高压电缆(1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电缆(101)包括U相屏蔽层(1013)和包覆于所述U相屏蔽层(1013)外的U相绝缘层(1014),所述U相绝缘层(1014)沿所述U相电缆(101)的轴向开设有暴露所述U相屏蔽层(1013)的四个U相引出孔(10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屏蔽线引出件包括U相绝缘套(41)和U相屏蔽层引出线(42),所述U相绝缘套(41)套设于所述U相电...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干扰滤除装置,用于设置于电机控制器(300)和电机(200)之间的三相高压电缆(1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电缆(101)包括u相屏蔽层(1013)和包覆于所述u相屏蔽层(1013)外的u相绝缘层(1014),所述u相绝缘层(1014)沿所述u相电缆(101)的轴向开设有暴露所述u相屏蔽层(1013)的四个u相引出孔(10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屏蔽线引出件包括u相绝缘套(41)和u相屏蔽层引出线(42),所述u相绝缘套(41)套设于所述u相电缆(101)且密封对应的所述u相引出孔(1015),所述u相屏蔽层引出线(42)的一端穿过所述u相绝缘套(41)且与对应的所述u相屏蔽层(1013)连接,四个所述u相屏蔽层引出线(42)的另一端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u相屏蔽线(1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u相屏蔽线(21)的两端连接,所述u相屏蔽层引出线(42)与所述u相绝缘套(41)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干扰滤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绝缘套(41)包括第一u相绝缘套(411)和第二u相绝缘套(412),所述第一u相绝缘套(411)和所述第二u相绝缘套(412)滑动套设于所述u相电缆(101),所述第一u相绝缘套(411)和所述第二u相绝缘套(412)沿所述u相电缆(101)的轴向抵接,以使所述第一u相绝缘套(411)和所述第二u相绝缘套(412)与所述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王富生盛明磊支开印
申请(专利权)人: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