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跨度球面反射面维护,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1、fast主动反射面是由4295块三角形反射面单元、150块四边形反射面单元、6670根主索及2225个节点盘、2225根下拉索和相关附属设施构成。四边形反射面单元位于索网边缘位置,如图1所示,四边形反射面单元2外接圈梁1下弦;四边形反射面单元2为四边形结构,共计150块30种类型。四边形反射面单元2的两个2#端轴放置在圈梁1下弦环向钢管的原抱箍3上,四边形单元的另外的0#端轴、1#端轴分别与索网节点上层盘相连。
2、在望远镜工作时,索网节点盘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反射面单元的1#端轴和2#连端轴可自适应滑动。目前四边形单元的2#端轴与原抱箍3的门架4干涉,如图2所示,门架4的高度及宽度空间不足,目前部分四边形单元1的2#端轴5已出现损伤,2#端轴5不能与原抱箍3的不锈钢板6有效接触,影响fast的观测精度及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和改造现有的抱箍门架结构,使得2#端轴不会与门架发生干涉,保证望远镜观测精度及工作稳定性。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选择受损伤相对严重且对称位置的两个四边形反射面单元作为试验对象;
4、步骤
5、步骤3.根据所述理论宽度和理论高度制作门架结构,通过作门架结构改造原抱箍得到新抱箍,将所述试验对象的原抱箍替换成所述新抱箍;
6、步骤4.在试验周期内记录所述试验对象的2#端轴活动轨迹点,并制作成试验点位图;同时,记录所述试验对象的2#端轴与所述新抱箍的干涉情况;
7、步骤5.若所述试验点位图的最大位移在所述试验对象所在扇区的仿真模拟最大位移范围,且未发生干涉情况,则所述理论宽度和理论高度满足要求,执行步骤6;否则根据所述试验点位图的最大位移和干涉情况来修正所述理论宽度和理论高度,执行步骤3;
8、步骤6.随机选择一个四边形反射面单元作为检验对象;
9、步骤7.将所述检验对象的原抱箍替换成所述新抱箍;
10、步骤8.在检验周期内记录所述检验对象的2#端轴活动轨迹点,并制作成检验点位图;同时,记录所述检验对象的2#端轴与所述新抱箍的干涉情况;
11、步骤9.若所述检验点位图的最大位移在所述检验对象所在扇区的仿真模拟最大位移范围,且未发生干涉情况,则将所述理论宽度和理论高度分别作为产品宽度和产品高度,执行步骤10;否则根据所述检验点位图的最大位移和干涉情况来修正所述理论宽度和理论高度,并重新制作新抱箍,执行步骤7;
12、步骤10.根据所述产品宽度和产品高度制作新抱箍,并使用新抱箍逐个替换原抱箍。
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2#端轴位移包括平面内门架宽度方向、垂直门架方向和端轴方向翘起3个方向的位移。
14、进一步地,所述新抱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的托盘钢板顶部设有扩展钢板,所述扩展钢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托盘钢板的宽度,所述扩展钢板的顶部设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的顶部设有门架结构,所述扩展钢板的宽度为400mm、高度为300mm,所述门架结构的宽度为350mm,所述门架结构的高度为260mm。
15、进一步地,所述门架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不锈钢板两侧的l型结构的支撑杆,两侧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共同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杆,两端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观察镜,两侧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宽度为350mm,所述横杆的高度为260mm。
16、进一步地,所述托盘钢板与扩展钢板焊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向下依次穿所述不锈钢板、扩展钢板并通过双螺母锁紧,所述双螺母下方的第一螺纹段设有开口销,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段设有顶紧螺母,所述立杆设有第一螺母,所述观察镜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不锈钢板、扩展钢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板的表面设有直角坐标系刻度线,所述直角坐标系刻度线的原点位于所述不锈钢板的中心。
18、进一步地,所述试验周期为4个月,所述检验周期为2~4个月。
19、进一步地,将所述原抱箍替换成所述新抱箍时,将抱箍安装位置的圈梁管壁上水渍和油污擦拭干净。
20、进一步地,将所述原抱箍替换成所述新抱箍时,根据四边形反射面单元的背架位置来调整所述新抱箍在圈梁下弦管件上的位置及角度,使两个2#端轴在反射面处于基准球面时分别位于所述新抱箍的托板中心。
21、进一步地,将所述新抱箍的观察镜调到合适的倾角,便于圈梁马道上的维护人员可以观察到2#端轴的运动情况全貌。
22、有益效果
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24、1.本专利技术根据试验结果改造后的抱箍与2#端轴无干涉,两块试验四边形反射面单元运行正常。
25、2.本专利技术根据模拟值与试验值对比来确定抱箍的改善尺寸,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抱箍的尺寸和重量,从而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和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端轴(5)位移包括平面内门架宽度方向、垂直门架方向和端轴方向翘起3个方向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抱箍(7)包括抱箍本体(8),所述抱箍本体(8)的托盘钢板(9)顶部设有扩展钢板(10),所述扩展钢板(10)的宽度大于所述托盘钢板(9)的宽度,所述扩展钢板(10)的顶部设有不锈钢板(11),所述不锈钢板(11)的顶部设有门架结构(26),所述扩展钢板(10)的宽度为400mm、高度为300mm,所述门架结构(26)的宽度为350mm,所述门架结构(26)的高度为26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结构(26)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不锈钢板(11)两侧的L型结构的支撑杆(12),两侧所述支撑杆(12)的上端共同连接有横杆(13),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钢板(9)与扩展钢板(10)焊接,所述支撑杆(12)的下端设有第一螺纹段(16),所述第一螺纹段(16)向下依次穿所述不锈钢板(11)、扩展钢板(10)并通过双螺母(17)锁紧,所述双螺母(17)下方的第一螺纹段(16)设有开口销(18),所述支撑杆(12)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段(19),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段(19)相适配的螺纹孔(20),所述第二螺纹段(19)设有顶紧螺母(21),所述立杆(14)设有第一螺母(22),所述观察镜(15)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母(23),所述第一螺母(22)与第二螺母(23)之间通过第一螺栓(24)连接,所述不锈钢板(11)、扩展钢板(10)之间通过第二螺栓(2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板(11)的表面设有直角坐标系刻度线(27),所述直角坐标系刻度线(27)的原点位于所述不锈钢板(11)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周期为4个月,所述检验周期为2~4个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原抱箍(3)替换成所述新抱箍(7)时,将抱箍安装位置的圈梁(1)管壁上水渍和油污擦拭干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原抱箍(3)替换成所述新抱箍(7)时,根据四边形反射面单元(2)的背架位置来调整所述新抱箍(7)在圈梁(1)下弦管件上的位置及角度,使两个2#端轴(5)在反射面处于基准球面时分别位于所述新抱箍(7)的托板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新抱箍(7)的观察镜(15)调到合适的倾角,便于圈梁(1)马道上的维护人员可以观察到2#端轴(5)的运动情况全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端轴(5)位移包括平面内门架宽度方向、垂直门架方向和端轴方向翘起3个方向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抱箍(7)包括抱箍本体(8),所述抱箍本体(8)的托盘钢板(9)顶部设有扩展钢板(10),所述扩展钢板(10)的宽度大于所述托盘钢板(9)的宽度,所述扩展钢板(10)的顶部设有不锈钢板(11),所述不锈钢板(11)的顶部设有门架结构(26),所述扩展钢板(10)的宽度为400mm、高度为300mm,所述门架结构(26)的宽度为350mm,所述门架结构(26)的高度为26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结构(26)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不锈钢板(11)两侧的l型结构的支撑杆(12),两侧所述支撑杆(12)的上端共同连接有横杆(13),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杆(14),两端所述立杆(14)之间连接有观察镜(15),两侧所述支撑杆(12)之间的宽度为350mm,所述横杆(13)的高度为26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射面与圈梁连接装置的现场更换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钢板(9)与扩展钢板(10)焊接,所述支撑杆(12)的下端设有第一螺纹段(16),所述第一螺纹段(16)向下依次穿所述不锈钢板(11)、扩展钢板(10)并通过双螺母(17)锁紧,所述双螺母(17)下方的第一螺纹段(16)设有开口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立强,李辉,姜鹏,韦福堂,黎祖金,杨磊,沈明,章粒,梁黎霞,宁绍锋,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